河南“两新”团建 组合拳创佳绩
明年7月即将硕士毕业的姚楠,从中学以来一直担任团干部,在大学期间,更是全省的学联主席。大学毕业,他和共青团继续结缘,担任河南好想你枣业公司的团委书记。
今年以来,河南如火如荼地打响了一场“两新”组织团建攻坚战。团河南省委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的工作思路,打出了一套包括“抓龙头企业带动”、“实效服务企业做引领”、“重点突破产业集聚区”等活动在内的组合拳,努力提高“两新”组织的建团率和成活率。目前,河南省非公经济组织新建团组织4747家,完成团中央下达年度任务目标的122%。
龙头企业选到如意团干
包括姚楠在内的8名非公有制企业团委书记,都是团河南省委面向社会招聘来的,经过“网络报名、网上笔试、面试、双向选择、组织考察、企业录用”,8家河南知名龙头企业最终都选到了如意的人才。
“这种企业以创新方式选拔团干部的举动,也是非公企业团建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示范带动河南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团河南省委书记侯红说。
在此项活动的带动下,濮阳、漯河、焦作部分非公企业纷纷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内部直选等形式,配备团干部238名,充实了非公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很多时候,非公企业虽然把团组织建起来了,可由于缺乏专职专业的团干,致使团组织活动开展不下去或形同虚设。为更好地培养锻炼非公企业团干部队伍,团河南省委在全省、市、县团委机关建立见习岗位,面向全省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重点培养非公企业团干部,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青联育才助业计划”活动。
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由省、市、县团委牵头,与相关企业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并在三级团委及相关省份驻外团工委就业见习一年,见习结束后到签订协议企业担任团委书记或副书记。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问题,也为非公企业团组织培育团干部搭建了新平台,打造了非公企业团干部的实践“团校”。
“这样一来,既服务河南省青年就业创业,营造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又为全省驻外团工委及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持。”侯红说。目前,河南全省已有10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走上共青团见习岗位。
从服务中寻找新抓手
新乡市东华针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东梅,从2003年在市场卖布起,抓住市场商机成立公司,实现了卖布到织布的转变。但由于缺少流动资金,企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时断时续。
在团新乡市委的帮助下,马东梅顺利申请到“河南省青年助业贷款工程”的300万元贷款支持。现在,公司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对外出口的销路也好了,生产设备都开足了马力生产。
不仅如此,马东梅的公司有近200名员工,其中,团员青年36名。在团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公司正筹备成立团组织,计划由聚集青年最多的生产线经理赵兰海担任团工委书记。
“过去,我们也不把团建的目标定在中小企业中,这些私企老板都认为,在自己企业中建个团组织没有太大作用。但近两年,他们的感觉明显和过去不同。”新乡市牧野区团委书记于涵说。
“过去和非公企业谈团建,不是发奖牌就是搞评选,很虚。现如今,共青团不仅能为企业找贷款,还能输送人才、增强凝聚力,成了非公企业的‘及时雨’。”于涵说,“现在,不少非公企业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建团。”
“不断挖掘团内各方资源,形成相互配合、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青创中心的小额贷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等,都是我们基层团组织发展的新资源,这不仅能让企业和团员青年受益,更能赢得非公经济组织的支持。互惠互利成了朋友,再坐下来谈团建,自然水到渠成。”侯红说。目前,受“河南青年助业贷款”支持的196家非公企业已全部建立团组织。
兼职老团干助推重点领域团建
近年来,随着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快速发展,省内已建成17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大量非公企业在聚集区内落户安家。这已成为当前团员青年聚集的重要领域。
在这样的聚集区管理机构里,招募新团干来巩固阵地是一个办法,但新团干对共青团工作毫无认识,上手比较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鹤壁市委在强力推动各产业集聚区(园区)团工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集聚区团委“1+3X”联建共推,就是一个产业集聚区团委由一名团市委部长担任联络员,3名市直单位专职团干轮岗挂职兼任委员,帮助团委工作的模式。
“比如,市地税局团委书记挂职期间,在聚集区和园区内深入开展税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市农业局团委书记挂职期间,组织‘青年专家服务团’,为浚县王庄粮食精深加工园区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参考。让原来市直单位里的老团干们,在轮岗挂职中释放新的能量,不仅帮助我们把产业聚集区团组织建好建活,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团鹤壁市委书记杨靖说。
灵活分类设置建团模式
安阳市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目前已落户52家企业,务工青年3207人,是河南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2009年10月,产业集聚区成立了团工委,以前在管委会只负责财务的杜云,突然被任命为团工委书记。
从没干过共青团工作,还摊上非公团建这么一块硬骨头,杜云确实有些不知所措。但一年多来,在团安阳市委和团汤阴县委的帮助和指导下,逢年过节的文艺表演、岗位能手巡回报告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让团工委成功打开了各企业办公室的大门。“非公企业的类型多样,构成复杂,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灵活设置团组织。”杜云说。
“针对一些企业规模较大、团员青年人数较多,符合建团要求的企业,单独设立团组织;对于一时不符合建团条件的企业,按照属地联合建团。”团安阳市委书记田海涛说。
此外,由于该集聚区内某行业企业较多,团工委又实行分行业建团。比如集聚区内医药企业较多、部分企业尚未正式投产的现状,以创新药业为主体,联合九州制药、大洲药业、东泰制药等4家公司成立了创新药业团支部。
目前,汤阴产业集聚区团工委有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5人,下辖9个团支部,园区内企业建团率达80%,联络团员青年1100多人,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运作轨道。截至目前,河南全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建立团组织145个,建团率为80.56%。
本报郑州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