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让生活精彩 助农民脱贫
“十一五”期间,有类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随着假日制度改革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5年来,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素质不断提升,产业功能不断强化,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文化交流、推进生态文明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2007年,在继续实行“黄金周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对休假制度再次作出调整,增加传统假日、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这极大满足了大众的个性化旅游需求。
广州市民成小姐说,以前出门旅游,景区景点不过就那么几个名山大川,想不拥挤都不行。“现在不一样了,新开发的景区非常多,可选择的余地很大。”成小姐说,不仅如此,现在公路、铁路、航空都非常发达,星级酒店在网上就可以预订,想去哪玩都不是难事。
5年来,从遍及田间地头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到城市周边遍地开花的温泉度假景点;从传统的山水游、文化游,到时尚的古镇游、邮轮游;从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会展旅游,到迅速崛起的高山探险、户外野营、江河漂流等专项旅游,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亮点不断,观光旅游不再“一轮独大”,旅游业已步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境游目的地大幅增加,公民出境旅游更加轻松、便捷。2008年6月,我国公民赴美旅游首发团启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目前已有14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预计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400万人次,增速超过11%。
不仅是硬件,百姓所享受的旅游相关环节的服务也大大提升。
2007年,国家旅游局全面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鼓励争创中国旅游精品系列品牌,全力抓好重点旅游地区、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建设,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提高软件水平。
2009年5月1日,《旅行社条例》开始实施,严禁旅行社低于成本报价,对强迫购物等行为作出明确而严厉的处罚,以立法的形式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各级旅游部门重点抓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的质量提升,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
几年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足迹步步清晰:2009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达2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29万亿元,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110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4%,中国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人数与出境旅游人数跃居世界前列。
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在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山东、云南等多个省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
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迅猛发展的旅游业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据初步估算,近几年来,每年进入旅游行业新增资金平均达1000亿元至1500亿元。每年多达千亿元的旅游投资开始向更加均衡的格局转型。
通过促进就业、带动消费,旅游业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截至目前,旅游直接就业达1100万人,间接就业达6500万人,相当于全国就业总数的9.6%。以乡村旅游为例,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两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发展旅游已使贫困地区约1/10的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