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

无惧急难险 冲锋在一线

——追记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白河街道办事处原主任王宛川
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王宛川,南阳市宛城区白河街道办事处原主任,7月26日,因积劳成疾引发心肌猝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4岁。

    9月28日,南阳市委作出决定,追授王宛川“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南阳市委已在全市开展向王宛川学习的活动。

    视工作高于一切

    尽管已过去几个月了,白河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张学鹏接受记者采访时,仍不愿接受这一事实。他说:“宛川当办事处主任4年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白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工作整体推进,他功不可没。”

    白河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接合部,是南阳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街道,辖4个社区8个村,总人口8.4万人,发展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作为办事处主任,王宛川围绕街道发展、管理、服务大局,统筹谋划,尽职尽责。经济发展、模范社区创建、背街小巷整治违章建筑整治及防汛救灾等各项工作,处处都有他亲临一线的身影。

    王宛川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容不得别人敷衍了事。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可以原谅一个人的能力,但不能原谅一个人的态度。”就在去世前一天,他还严厉批评办事处一负责人整治违章建筑不力。

    为了确保第七届全国农运会2012年在南阳顺利举办,王宛川亲任辖区3个入市口和312国道沿线长达15公里的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长,连续40个日夜,一直吃住在拆迁现场。对涉迁群众,他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用热心、诚心、耐心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综合整治工作任务。

    白河街道办事处书记刁仁庆对记者说:“宛川追求完美,视工作高于一切,不管在下班后还是节假日,也不管家里有什么急事,只要说有工作任务,他会立即赶到岗位上,就像军人接到命令。”

    急难险重往前冲

    “班子分工的事情,他总是挑最难的做;有什么急难险重的活儿,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刁仁庆说。

    2007年6月,暴雨导致白河水位快速上涨,3名正在河床上放羊的农民瞬间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正在白河卫生院输液的王宛川听说后,拔掉针头要往现场赶。而此时他父亲突然病重,急需送往医院。但王宛川毅然赶到事发现场,直至解救出被困群众后,他才赶往医院探望仍在昏迷中的父亲。司机小聂对记者说,王主任对70多岁的父母照顾得太少了,全依靠家人,每提起此事,他总是充满愧疚。

    妻子杨戈在收拾王宛川遗物时发现,他有一件被人撕破的衣服。说起这件衣服,白河街道办事处纪委书记王太峰说:“那是去年刚开始整治违章建筑时,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把区和办事处的人员围了起来。看到群众手里拎着啤酒瓶,王主任就抢先站在最前面。说服过程中,他的衣服被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撕破了,但他不急不恼地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最终取得群众的理解,确保了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顺利进行。”

    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说,王宛川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心;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上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群众利益至上

    “老百姓的事是大事”,是王宛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经常下农村、进社区,与群众交心,倾听百姓呼声,解决居民难题。

    1996年8月,在金华乡挂职锻炼的王宛川听说村民王国强家生活困难,房屋漏雨无钱维修,就主动购买油毡等物资,爬上房顶帮他补漏,又拿出500元资助其子女上学,帮他联系小额贷款,使他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去年8月,辖区居民尚双才的儿子考上清华大学,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王宛川听说后,马上送去3000元助学金,并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多年来,王宛川共拿出两万多元,先后与30多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学生20余名。得知王宛川去世的消息,王国强等受他资助的群众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泣不成声。

    “别看他当过兵,风风火火的,实际上身体不太好,高血压已有好些年了。”妻子杨戈说,“他一忙起来就忘了吃药,我就在家里、车上、办公室都放有降压药,就这他也不能保证按时吃。”

    今年6月24日,妻子硬拉着胸口闷的王宛川到医院,医生建议做CT细查,王宛川怕检查太耽误时间,说忙过这一段再说。事后王宛川对刁仁庆说,他害怕查出毛病来,要是非让他住院做手术,防汛节骨眼上哪里离得开?想起这件事,杨戈一直后悔:“我要是当时坚持一下,平时工作再‘拖’一下他的后腿,他也不至于这么早就走了。”

    王宛川的女儿王梦迪今年读高三,她在追悼会上说:“他爱工作胜过爱自己的家庭。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一个星期也见不到他的影子。”“爸爸以前总让我写一篇关于‘爸爸’的作文,我不写;现在,我写了,可是,它竟是一篇悼词!”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据新华社郑州12月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