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2月7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学
治标更需治本

特岗教师应尽快本土化

本报记者 蒋昕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7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3年前第一次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采访,发现当地“师资严重短缺”。因为事业编制被别的单位挤占,从2002年到2007年,海原县整整5年没有招聘过公办教师,该县核定的教师编制是4649人,实际在编教师只有3485人,缺编1164人。此外,在编的教师平均年龄47岁,中专以下学历的占了四分之三。

    最近再次来到海原县,首先关注的还是这个老问题。但在当地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的眼中,这已经不再是问题。他说:“多亏了特岗教师。”

    这位负责人给了这样一组数字,2008年海原县引进特岗教师200人,2009年引进 361人,2010年引进220人。目前全县4343名公办教师中,有700多人是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特岗老师。

    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确是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的目的之一。这项始于2006年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的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试图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问题是,数字补充上去了,质量又如何呢?此次同赴海原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课题团队,在这些教育专家的眼中,特岗教师居然成了海原师资薄弱的最有力证明。

    据介绍,首批参加课题的14名老师中,有7名是特岗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是一位学幼教出身的女老师,毕业后几年一直没有参加工作。按说一年级小学生对花花绿绿的课本最有兴趣了,结果因为这位从教不久的特岗老师讲课基本就是照着教案读,结果,前排的孩子睡倒了一片。听课老师叫醒其中的一个孩子,没想到这个孩子迷迷糊糊地看了一眼,又睡了。而当时这位老师连基本的怎么站怎么教还没有掌握,从上课到下课,都是一只手背在后面。

    第二堂课到了另外一个镇,一位特岗老师或许因为太紧张,上课时从讲台上摔下来了。

    缺乏教学经验和教育专业背景是特岗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招录条件相对宽松,大多数报考者并非师范类专业出身。而且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人,特岗教师计划也被看成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出路。很多报考者仅从就业的角度出发,从心理上,并没有做好投身教育事业的准备。

    衍生出来的问题是,每逢公务员考试,一些特岗教师就开始往城里跑。因为在一些地区,特岗教师报考公务员可以加分或优先录取。

    另一个问题是,特岗教师走不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报考海原的特岗教师大多出身也是相对贫困的宁夏南部山区,但即便如此,如果被分到乡镇中心学校也会怨声载道,一般都在县城的学校任教。而真正需求老师的地方却是海原县大山深处的217所完小和116个教学点。那里的教师大多是代课教师转正,受教育水平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级。

    在海原教体局一位负责人看来,特岗教师的想法也能理解,那些薄弱校条件艰苦,外来的特岗教师去了,没法住,没法吃,连最起码的蔬菜也供不上。男教师还好,女教师的安全也让人不放心。他建议,以后边远山区招考特岗教师能不能实行“本土化”,就从本乡本村的报考者中择优录取,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在他看来,特岗教师不能单纯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手段,本质上是要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批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后,海原县90%以上的特岗教师最终都决定留在教师岗位,其中有很多人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成了当地的骨干教师。

    此次在海原,记者特地去听了那位无法掌控课堂的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从教态上来看,已经相当从容。当一个孩子读课文反复出错的时候,她蹲下身子,盯着那个孩子的眼睛,一直在给予鼓励。据该校校长介绍,自从“难忘的一课”之后,这位女老师就住在学校里,晚上10点半还在教室里读课文,一年来写了4本教学反思。

    的确,一项好的政策可以成就一位老师,继而成就更多的孩子。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