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91.5%的人有过自诊经历
漫画:唐春成
眼下,不少年轻人生病后不是立即去医院就诊,而是根据经验,或者搜索网上提供的治疗方法,进行自我医治。如今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网站,推出“网上自诊”服务。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1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1.5%的人有过自诊经历,其中30.0%的人“经常”自诊。61.1%的人感觉身边经常自诊的人很多。
湖北省某公司销售经理范巍巍坦言,几年来,自己很少去医院看病。“如果我感冒了,一般不会吃药,直接去拔个火罐,洗个热水澡,让体内的寒气出来,感冒就好了一半。当然,生病时我会自我判断一下,是小病还是大病,大病还是要去医院的。”
平时生病时,你会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调查中,56.8%的人首选“自诊”,47.4%的人表示会去社区医院,27.7%的人表示可能会直接去大医院。
“人们生病时,总会先用‘经验’来判断一下。”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叶叶认为,如果稍微大点儿的病,自己没有遇到过或者没有治疗成功的经验时,会去医院看看,免得耽误了,但是一旦有过自己吃药治疗成功的经验,下一次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就会用上一次的经验“自诊”。
如今,叶叶的亲朋好友经常向她咨询病情。她发现,很多人喜欢自诊的原因,一方面是想大致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免在极短的诊疗时间内,不能与医生充分交流;另一方面,一些人担心医生乱开药,“同一种成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价格不同,但到底开什么药,决定权主要是在医生手里。所以一些病人希望先自诊,了解相关情况,以免在开药时会比较被动。”
“还有人会怕一些疼痛性检查。”叶叶说,比如腹痛便秘,医生为了保险起见,一般会上来就做肠镜。肠镜是个很痛苦的检查,虽然现在可以打麻药减轻检查痛苦,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能免就免。
“如果去医院很方便,又完全能信赖的话,谁还自诊啊?”前不久,北京市某图书公司职员刘晓蕾因咽喉疼痛请了半天假,前往北京某著名医院看病,“排了3个小时的队,医生看了不到3分钟,开了近300元的药。但我吃了一个星期,也没什么效果。后来,我换了一家医院看病,才最终治好了。以后再遇到小病,我可能就自己先买点药治治了。”
本次调查显示,近六成人(59.6%)认为自诊是老百姓的无奈之举。
自诊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排在首位(70.1%);其次是“病情轻,没必要去医院”(56.4%);40.0%的人认为“医生不负责任,看病效果不明显”。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人们的医疗知识提高了”(39.2%)、“买药很方便”(35.8%)、“医疗资讯丰富,搜索方便”(34.4%)、“没时间去医院”(20.5%)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认为,现在自诊普遍存在的原因是,大多数年轻人工作比较忙,抽不出时间去医院看病,而对于社区卫生机构的认知度也不高,对社区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没有信赖感。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年轻人从经济角度考虑自诊,认为自己买药吃会省去医院的挂号、诊疗、检查和化验等费用。
“自诊有风险,选择要谨慎。”周子君提醒公众,人体的疾病和健康状况比较复杂,有时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也表现为普通疾病的症状,非专业人士难以判断。如果第一时间不去医院救治,病人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期。网上的医学信息鱼龙混杂,很多内容并非专业人士撰写,如果基于这些信息进行自诊,风险非常大。
叶叶说,一些像牙龈肿、牙龈起脓包、牙齿松动和牙龈出血等疾病,不仅仅是用药就可以完全治愈的,还必须到口腔门诊由医生给予局部的处理和治疗。另外,感冒发热等症状,由于发病原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一般人自诊更多是出于‘经验主义’,缺乏系统全面的诊断,有可能误诊。如果生病时不吃有效的药,病情还会加重。”
调查中,公众对于自诊也存在一些顾虑——54.7%的人担心自诊误诊率高;33.5%的人认为自诊很难追究医疗责任,会导致维权无门。
周子君建议,人们可以从一些信誉好的医学专业网站查一些医学知识,但买药品时还是要去正规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如果吃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就要去找医生做专业检查,不要因小失大,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