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9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春热线

率性而为本来无可厚非
接纳自己正确看待意义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委员会注册执业心理师 王丽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09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看了这篇自述,我仿佛看到一个对自己的某些特点束手无策、捶胸顿足的人。作者叙述了一个很多人都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计划总是被自己打破”。在我们这个奉行守时守约的社会主流文化中,这样的行为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忍无可忍”,而“无比羞愧”、“如此地不靠谱”等等,无不显示了人们对自己这些行为的不接纳。

    “打破计划”,说的是自己原本有一个工作或生活的安排,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因为当下更有吸引力的事情而被打破。我看到米芫给自己的“计划”是具有更大“意义”的计划。似乎他把事情分为对自己有意义和无意义,当在做自己认为无意义或比较没意义的事情时,就会对自己很不接纳。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看了作者的叙述,我在头脑中会浮现出这样一类人:他们生活比较随意,有时散漫;乐意尝试新事物,注重体验生活;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即兴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他们不同于另外一些人,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喜欢按计划做事。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述的两种人反映出的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特点,并没有好坏之分。心理学家荣格在经过对人的深层心理研究之后,认为每个人的个性由四个层面组成,分别是内向-外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认知。这四个层面经过不同的组合成为不同的类型。每个人都会属于其中的某种类型,他们在程度上会有差异。而同时,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天生使然,就像一个内在胎记一样终生不变。

    作者遇到的问题属于第四个层面,这个层面关注的是人是怎样行为的。判断型的人条理性很强,喜欢明确的规则和结构,有计划有条理,喜欢制订计划并执行,以避免燃眉之急的压力;而认知型的人往往随遇而安,对生活抱着好奇和体验的态度,灵活即兴,愿意跟随生活的河流率性而为,他们常常从最后关头的压力中得到动力。

    很显然,作者的行为方式属于认知型,了解了这一点,就没必要苛责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因为这是天性使然,并且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对自己行为不接纳的另一层原因是背后有个“做什么事情更有意义”的论断。米芫认为自己的计划比率性的娱乐聚会“更有意义”,没做到就责备自己。但是,事实一定是这样的吗?换个角度来看,话剧会让人得到生活感悟,爬山让人强健身体,逛街和悠闲能让人放松,难道这些事情就一定没意义吗?如果我们仔细想想,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认为爬山比休闲更有价值的想法,更多地来自于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励志文化,仿佛娱乐和放松就是“堕落”的行为。

    认知型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从自己当下的需要出发,灵活地去做当下最合适的事。他们开放好奇,善于在不经意间得到生活的惊喜,这是判断型的人无法比拟的特质。因此,只要对自己和别人没有构成实质的损害,这样的方式就无可厚非。

    我想,那些和作者有同样困惑的人需要认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个性特点,而不是缺点,无须“修改”;接受一些率性而为的行为其实也许对自己更有意义,而这种意义应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无需用某种固定的价值观来评判。如果说要有些什么改进的话,我想,认知型的人在今后订计划时应该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休闲内容都加进去,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让身边的人协助监督自己。

    虽然认知型的人会表现出拖沓、“不靠谱”的特点,但是我相信他们在最后期限到来时,还是能够最终完成任务的,因为他们善于“从最后关头的压力中得到动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