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越热闹越孤独
律师问马克:“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你侵犯了我委托人的利益?”
马克没理他,只是转过头,盯着窗外,一脸寂寞地说:“下雨了。”
满头银发的律师又问:“你是认为我刚才说的,不值得你关注吗?”
马克很实诚地回答:“是的。”然后又转过头,望着窗外的雨。
没有什么比这一场景更能概括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心境了:作为一个拥有高智商低情商的天才,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孤独、寂寞,难以被他人了解,即使他心中所想的皆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点子,但在外界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动机不明,永远躲藏在密不透风言语背后的混蛋。
一个天才“混蛋”与他周遭人的关系始终是这部电影的中心:马克到底有没有窃取双胞胎兄弟的创意?到底是不是有意背叛自己的好朋友和合伙人?正如《社交网络》的编剧所说,Facebook早期的故事囊括了艺术作品中恒久不变的主题:友谊、忠诚、嫉妒和背叛。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多复杂?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曾一度,Facebook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人和人之间惯有的交往模式。这种直接插入人际关系的新社区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但在Facebook上,一个人动不动就能拥有成百上千个“好友”时,朋友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人际交往越来越变成单方面的展示与观看时,我们是更孤独还是更幸福?早就有人指出,社交网站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正在变得肤浅而低质,单纯的“人际交流”似乎正在被一种莫名的虚荣心代替,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得到或难以实现正常的情感交流。而这一切只能说明:人类正在变得更孤独。正如《社交网络》中所表现的:Facebook 上,马克拥有1332083 个“好友”,但现实中,他最好的朋友却在起诉他。
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看似加深了人和人之间的了解,但实则在毁灭一些人性中最温情的部分:那些分了手的情侣,只需在主页轻轻点一下“删除”,就可以让对方在自己的世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的甜言蜜语和图片,伴着鼠标的点击,霎时变成一片空白;要好的朋友不会在那些特别的日子互相挂念,邮寄一张贺卡或手写一条短信——大家越来越喜欢选一个虚拟蛋糕或者玫瑰,点击“发送”就能表达祝福;那些正在经历恋爱的男女,也会失去一些别样的情绪——误会后,飞奔到对方家冲动地告白,或者甜蜜时一封封手写的情书,以及分别时弥漫在心底的暖暖思念。
社交网站把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简单、快捷,但其实它让我们变得更懦弱,更难与真实共处。我们沉迷于此,享受网络上的欢愉,最后却发现,越热闹越孤独。圣诞夜、新年夜、生日夜陪伴我们的,不过是网站上闪烁的星星点点的在线图标;低落时、难过时,难道你真的仅仅满足于朋友们在你主页上敲击的几句安慰吗?
最终我们发现,不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处,始终是一个社会学命题,而不是一个科学命题。我、你、他,到底如何发展,没有可依赖的路径,也没有永恒的等式。虽然社交网站让人和人能迅速热络熟悉,但它省略了漫长岁月中彼此的付出——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没有经历这一情感,一段关系又怎能谈得上是可信赖的呢?
唯一能够为一段段“关系”做出准确注解的,还是我们自己。
《社交网络》的电影宣传语说“没有几个敌人,你就不会有5亿个朋友”——这句话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纵然马克成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他失去的是一切现实中的关系。影片结尾,马克孤独地坐在会议室里,一遍遍刷新着主页,渴望心爱的女孩能加他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