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周刊

首批“90后”战士退伍

樊永强 缑健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1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制作完12月份最新一期“拂晓尖锋新闻”,旅电视台主持人周陶就将脱下军装,告别服役了两年的兰州军区某集团军炮兵旅。

    2008年,18岁的周陶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校入伍。生于1990年的周陶是一名“90后”,和他一样,两年前,成千上万的“90后”来到军队服役。今年冬天,他们中的不少人复员离开部队,他们是首批退伍的“90后”战士。

    入伍两年,他们收获了什么?用两年时间当兵,会比同学晚两年毕业,这意味着毕业后职业经历会比同学少很多。

    “但我一点不后悔。”周陶说。

    他坦言,“以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哪会懂得守护这份宁静的艰辛?不参军,永远体会不到士兵手握钢枪的责任之重。”“什么事都要用钱衡量,不是太俗了吗?”

    周陶的感受,说出了大多数“90后”战士的心声。在兰州军区某旅组织的退伍老兵思想调查中,98.6%的“90后”战士觉得两年军营生活最大的收获是心理和思想上的成熟,懂得了“责任和担当”。

    11月28日,某集团军防化团二营32名“90后”退伍战士,在一面“90后突击队”的红旗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后,防化团率先成立“90后突击队”,与党员骨干比着干。连续32个日日夜夜,“90后突击队”在营救生命、挖掘遗体、防疫消毒、抢救财产等方面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他们成为灾区救援的生力军。

    部队凯旋后,多所高校邀请“90后突击队”作报告,在兰州某大学举行的一场报告,先后被20多次掌声打断,报告会结束后队员们被大学生围住纷纷索要签名。报告团成员之一朱陆兵笑言,“一瞬间找到了当明星的感觉。”

    而说起自己刚入伍时的那股“蔫劲儿”,朱陆兵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新兵连第一次组织大扫除,他拿起扫把“搅”得尘土满天飞。班长面带愠色地提醒他:“连扫马路都不会吗?”“报告班长,我不会。”朱陆兵委屈地低下头,小声咕哝,“从小我妈就没让我碰过扫帚。”

    而十几个月后,在灾区救人磨破了双手、扎破了脚底都没掉一滴泪的朱陆兵说:“明白了吃苦的意义,我们跟哪一代人比都不差。”

    这批“90”后也给部队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新一代战士逐渐成为部队主体力量的现实,作为基层带兵人,最需要做的,是思想观念的主动转变。”某集团军政委刘雷说。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两年来,“90后”在适应部队、融入部队,部队管理者也在研究“90后”、引导“90后”。

    为适应“90后”战士日益活跃的精神文化需求,某集团军部队在各团普遍建立了倾情话吧、互联网吧、心理咨询室、野战健身房、拓展训练场等新设施。

    越来越多社会上流行的“新新人类”娱乐项目,比如街舞、滑板甚至跑酷,都已经在军营里尽情展示。某炮兵团政委杨岳辉说,团里专门出台政策激励新战士利用业余时间拍摄DV、制作动漫,甚至还批准了一支战士自己组成的摇滚乐队,每个周末请他们为官兵激情献唱。

    近年来,在基层部队流行一句话——“‘80后’的干部带‘90后’的战士”。这一现象,对于从物质条件到精神生活都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军队而言,某种程度上具有指标意义——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身上的历史负担不多,个人选择成长发展道路的自由度逐渐增强。

    某团“80后”指导员林治波坦诚地表示自己与“90后”战士相比,“当年进入部队发展的目的性更强一些,而大部分‘90后’士兵不管是参军还是退役都是凭自己的兴趣和一腔热血。”

    在一份摸底调查中,退伍后选择继续上学深造和职业培训的“90后”战士达到52.8%,选择外出打工积累经验的则只占23%。出营门进校门,正成为大部分“90后”战士的首选。

    “面对未来就业前景,‘90后’战士显出一些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自信。”某炮兵旅政委孔令锷说,“他们不再局限于找份工作,也不是盲目随大流,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前景进行选择和规划。”

    “有本事,任我选;没本事,忙充电。”这种新的择业观已经在“90后”战士群体中形成。某红军师政委张绘武说:“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部队真正成为他们梦想起航的平台。”

    某旅战士张宝精通游戏和网页制作,到部队后,他创作的角色扮演类游戏《特种任务》深受官兵欢迎。张宝决定,今年退役后会继续深造,以后要开办属于自己的网络工作室。

    “我的青春我做主。”这名“90后”战士套用一部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的名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