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特稿

正视CPI破"5"背后的民生焦虑

叶祝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1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12月12日《京华时报》)

    较高的CPI指数特别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涨,恩格尔系数增加,引发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物价上涨太快,银行存款变成负利息,造成财富缩水,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一系列不利影响。民众纷纷晒家庭账本,感叹吃得比以前差,这是高物价时代民众生活的现实写照。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物价上涨或许感觉不会太明显。但是,对于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与农民来讲,柴米油盐涨价,就是天大的事情。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块。

    除了民众感受最深的食品大幅涨价以外,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自来水涨价、天然气涨价,成品油价格涨多降少,城市出租车价格调整等。涨价风潮此起彼伏,民众对物价越来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刺激民众脆弱的消费神经。民众对物价问题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焦虑。如何减轻物价上涨压力与民众的生活成本,值得思考。

    物价上涨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如何化解好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不仅需要百姓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多劳动多挣钱;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政府要在平抑居民消费价格、降低民众通胀预期,保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方面下工夫。而且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公共服务收费,逐步扩大免费服务范围;完善对弱势群体救助政策,把物价上涨给民众带来的压力降到最低。

    近期,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物价。但是收回流动性需要时间,物价调控不宜硬着陆。CPI持续走高提醒调控政策执行要给力。

    “十二五”规划建议,国富向民富转型,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而通胀预期加大,民众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下降,就是国富向民富转型的一道民生考题。如何解决好衣食住行医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通胀压力,帮助民众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拭目以待。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