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为五年发展打基础
为改善民生办实事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二五”新开局
新华社记者 赵承 郑晓奕 王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1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即将开始新一个五年的重要时刻,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

    从会议透出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将呈现出转型的新取向。

    一条鲜明主线:让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看,无论是总体把握,还是具体部署的六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鲜明特点。

    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谈到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大课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最核心的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样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新一年经济结构调整,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扩内需,重点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汪同三强调,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根本上是要提高收入,健全保障。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经济新增长点。“这有利于我国发展自主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但要注意防范泡沫。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点。”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

    不但要瞄准高端,一些基础性工作也要加强。张晓晶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是调结构的重点。尤其是在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能力等,更有现实紧迫性。

    一个基本取向:用积极稳健政策化解复杂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结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复苏进程艰难曲折,甚至有反复的可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了我国稳定和扩大出口。输入性通货膨胀,加剧了稳定国内物价的难度。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潜存着一些难以预见的风险。这使得明年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与过去两年相比,明年一方面要维持一定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加大的物价压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变为逐渐多元。这也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引人注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天,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也是一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货币政策的基调变了但财政政策基调不变,也是基于当前复杂形势的科学判断。”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一项紧迫任务: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突出位置

    最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上升,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通胀压力较大。影响物价的因素,明年仍将继续存在。稳定物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如果流动性偏高,同时大量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将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不但损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可能严重影响居民福利,稳定物价具有稳定经济全局和保障民生的双重意义。

    未来物价的走势,不容乐观,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胀”,这是张晓晶的判断。

    他表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产品价格会呈上涨态势,资源、土地、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会推动物价上涨。但由于国内工业品整体供大于求、粮食连续丰收,加上货币政策正在进行调整,未来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刘元春认为,实现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得力。从中长期看,加强农业等薄弱环节投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物价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压力,也是必须着手进行的一项工作。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影响稳定,关系全局,须臾不可放松。稳定物价,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关键在于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套民生规划:为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

    当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民生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安排的重点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在住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而在会议召开之前,有关部门已宣布明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收入问题是制约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扩大的要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可以采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等措施。

    另外,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都体现了保障民生,尤其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取向。

    张晓晶说:“这些保障民生的积极举措,体现了经济增长要更多惠及民生,也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需要。”

    一种强大动力: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

    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机制的弊端造成的。发展方式转而不快,关键在于改革有待进一步到位。

    张晓晶表示,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深化激励和评价体系改革、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财税体制改革。

    例如增强消费拉动力,关键在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消费能力,而资源、工资、利率等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财税体制改革又是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础。“这些改革领域相互关联,应全面推进。”他说。

    在新的一年,推动收入分配、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改革,可以建立起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地方、企业更加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转型的成果更加巩固,发展的局面更有活力。

    2011年,我国将迎来入世十周年。目前我国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1.06万亿美元。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等问题上,频繁施压,制造贸易摩擦。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出路在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下工夫。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