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加入收藏 | 检索 | 广告
中青论坛 | 订报 | 投稿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新闻回顾 新闻检索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61
邮发代号 1-9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法治社会·体育

生命可以更精彩

——盲人足球队员王周彬的故事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1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广州亚残运会一场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上,很多当地观众是第一次观看盲人踢球。日常生活中,盲人往往给人留下小心谨慎的印象,但在足球场上,人们不禁要为飞速奔跑的盲人惊叹。

    赛场上的双方队员,除了守门员是健全人或是有一定视力的盲人外,其他队员均是全盲的残疾人。他们戴着眼罩,依靠足球发出的铃声和教练的呼喊声进行跑动和判断球的方位。

    几名队员在奔跑中撞个人仰马翻、球被踢空或是在距离球门咫尺之处被踢偏的状况时有发生,这些场景在健全人看来或许有些滑稽,但对于盲人来说,敢于奔跑和出脚,需要付出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21岁的中国选手王周彬至今仍记得,5年前当他第一次尝试踢球的时候,内心曾充满畏惧:“不敢跑,也不敢出脚,因为害怕碰撞和摔倒。”

    王周彬在9岁那年因为燃放爆竹炸伤了眼睛,导致双目失明。“扶着墙走路”成为王周彬的生活常态,这位青春少年再也没有过纵情奔跑的体验。

    5年前,当王周彬在学校得知当地残联正在开展盲人足球运动时,他还感到十分诧异:“球都看不见,还怎么踢呢?”

    但这个信息也勾起了王周彬内心深处的运动欲望:“其实,我对足球从来也不陌生,当我通过广播收听世界杯的转播时,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踢上一脚啊,我也特别崇拜贝克汉姆和他的任意球绝技。”

    尽管内心觉得不可思议,但王周彬还是决定要尝试一下踢球。在得知自己被选入当地残联开展的盲人足球运动员培养计划后,王周彬兴奋得彻夜难眠。

    但接触足球的第一课对于王周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已经习惯了小心翼翼走路的王周彬要重新学会奔跑。

    “尝试奔跑对于盲人运动员而言,与其说是一种运动能力的恢复,不如说是心理障碍的破除。”中国盲人足球队领队陆上骥表示,盲人进行足球运动,最关键的还是在起步阶段,过不了心理障碍这一关,盲人就不可能走上足球场。

    经历了大约十几天的反复尝试,王周彬终于又一次奔跑起来。“那一刻感觉太棒了,太不可思议了。”王周彬兴奋地说道,“自从失明之后,我就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再有这种畅快的感觉。”

    在其后进行足球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时,盲人同样也面临各种挑战,最大的困难是怎样减少因与人碰撞给盲人运动员造成的心理阴影。记者看到,王周彬的腿上也是伤痕累累,这都是碰撞、磕绊在他的身上留下的印迹。“其实,只要适应了就好。”王周彬表示,“这种身体上的碰撞是不可能避免的,就算是健全人踢球也有风险,这点伤痛对于身体来说又不是什么大问题,相比足球给我带来的快乐,这点小伤小痛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今天的比赛中,王周彬因为在一次踢球时踢到了对方运动员的腿上,结果扭伤了自己的脚,疼得他倒在地上痛苦呻吟。陆上骥说:“因为不经过视觉判断,盲人足球运动员的出脚速度要比健全人快很多,出脚的力量也更大。”

    经过医生紧急处理之后,王周彬又回到赛场上。对于足球,王周彬早已没有了任何畏惧:“是足球让我的生活重新有了色彩,它对于我的意义远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这么简单。”

    在学会踢球之后,王周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身边的朋友多了许多,在家人的眼中,那个9岁前的王周彬又回来了。

    当王周彬在比赛中射门得分,听到队友的欢呼、而后张开双臂热情奔跑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世界杯的赛场:“我的生命一样可以这样精彩。”

    足球改变了王周彬的人生,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王周彬作为中国盲人足球队的一员夺得了银牌。他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参加下届残奥会,并夺得一枚金牌。现在,王周彬不再抱怨自己命运多舛,他一边踢球、一边继续在盲校学习,无论是踢球还是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他都希望能有所作为:“足球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我以前真的没有什么爱好,没有什么生活乐趣,但现在不同了,我觉得生命可以很精彩,做任何事只要付出了应有的努力就会有收获,对任何人都是这样。”

    本报广州12月1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广告发布支持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 首页|新闻|教育|招生|职场|创业|留学|校媒|旅游|数码|汽车|生活|影视|健康|图书|法治|博客|论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