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平遥困局不能总想着居民外迁
平遥老城里现有的3万多居民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这个人群的特点是没有固定工作,只能凭借旅游做一点零工,生存尚且艰难,很难谈得上发展。这些人也并不是总愿意生活在公共服务缺乏的老城里,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也愿意迁出来,也愿意享受更便利的生活。事实上,老城里经济实力雄厚一点的居民,早已在新县城置业了。剩下来的,大都是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平遥县政府总想着迁出老城居民,从而进行彻底的商业化改造,这样的思路注定只能走进死胡同。一者,在政府投入缺乏的情况下,动用行政力量迫使民众外迁或可一时奏效,但这些在老城里勉强维持生计的低收入群体,迁到新城一样也是一个难题,这部分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不可能因此而自动消失。
再者,平遥古城之所以成功申遗,并不仅仅是建筑的成功,还与其是一个“活着”的古城密切相关。古城居民并不是妨碍世界文化遗产的因素,恰恰相反,正是他们与古城建筑日夜的厮守、共存,才使得平遥一直葆有鲜活的气息。古城居民的笑脸,是平遥最生动、最鲜活的形象。行商坐贾,叫卖连连;贩夫走卒,身影游移,这样熙来攘往的状态正是一个古城的魂魄。焉能统统清理干净?很难想象,一个失去了日日游走的居民的空城到底有什么“清幽”之处。
平遥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老旧的基础设施与现代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保护与开发的难题等等,但是,这些困局其实并不应该一股脑儿归结到居民头上。平遥县旅游局一位副局长所谓居民“赖着不走”的说法,不仅不客观,简直就是对古城人民的侮辱。这些祖祖辈辈就生于斯、长于斯的居民,什么时候成了官员嘴里的“耍赖”?在我看来,平遥的真正困局在于没有构建一个良性的利益分享机制,地方的荣耀与居民的生计渐行渐远,矛盾越积越多,终于使得所有问题纠结到一起,难以破解。
因此,目前平遥困局的破解不能只想着居民外迁,更不能演变成一场驱逐民众的闹剧,而应该从解决古城居民出路做起。从现在开始,从意识上将居民当做古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对待,尽可能改善这部分人的公共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设计合情合理的旅游利益共享机制。既然平遥总是在嚷嚷一年公务接待超过10万人次,政府财政支出力不从心,那么,为什么不在缩减公务接待、增加居民福利上多下一些工夫,反而要去催逼原本弱势的古城居民?事实上,一旦古城居民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外迁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