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谢幕的“日记门”能否以儆效尤

邓海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1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广西钦州烟草局局长韩峰因日记流传网络引发关注,日记记载了不正当男女关系及经济往来。3月,韩峰涉受贿罪被捕,12月14日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13年,罚没个人财产10万元,追缴赃款69.5万元。(《云南信息报》12月15日)

    韩峰的命运,因一本日记而改写。尽管“日记门”总算以舆论监督的胜利姿态完美谢幕,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开始,民意就在不断追问——若不是这赤裸裸的日记“不慎”外泄,韩局长会否迎来东窗事发的这一天?如果韩峰的命运只是因为日记而改写,而不是因为违法乱纪而逆转,这样的严明判例,对公权执掌者究竟有多大的警示意义?或者说,看完“日记门”,观众会不会只是深有感触地说——日记有风险、涂鸦须谨慎?

    值得肯定的是“日记门”背后的究责机制及效率。其实放眼望去,网络上此起彼伏的真假“日记门”并不鲜见:先后有广州处长情妇日记,湖北的公安局长日记,安徽的医院科长的日记……遗憾的是,这些不断被“配角”所证实的日记,却不断在地方职能部门的话语中被“证伪”。有人说,韩峰就是个舆情喧嚣下的倒霉蛋,写日记的那么多,个个如举报信般话语铿锵,多是不了了之,偏偏他被盯成了悲剧的典型——这话固然有所偏颇,但个中滋味,耐人寻味。

    于公民社会而言,公众关注的“日记门”,也许并不是其间的艳丽私隐,而是关涉公共利益的贪腐部分。私德或者官德的事情,法律是没法插手的,公众也只能谴责而已,过火了,反倒令法治要义有所失真;但“日记门”之所以屡屡掀起民意的强烈反弹,绝不在于故事的跌宕起伏,也不在于情节的瑰丽多彩,而在于某些公职人员贪腐的常态化令人咋舌。腐败如此容易,贪污如此招摇,数额如此巨大,关联如此复杂,交易如此频繁……尽管是一张地方性的小网,却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

    反腐不能靠“网友曝”,“日记门”终究也是靠不住的。即便网友个个火眼金睛,又或者公众个个如福尔摩斯,这种原生态的反腐力度,终究赶不上制度化的发力——譬如,写日记的官员是少数,写日记而被大家伙儿捡到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贪官未必都是“坏人”,甚至才华出众,放任其走上贪腐的道路,不仅是个人或家庭的损失,于公共利益而言,也不是我们所想见的。至于靡费在贪腐行为中的成本,更是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制度反腐固然很难,但正因其难,才需要我们举一反三,尽早弥合其间的漏洞或罅隙。广西“日记门”谢幕了,主角终会罪有应得,但这能算是反腐或群众监督的胜利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只要看看官员先生们从“日记门”中得到的启示就可得知。更关键的是,韩峰入狱了,诱导或纵容其走上这条道路的机制却岿然不动——换成另一个不写日记的“李峰”或“张峰”,结局又会怎样?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