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村用沼气为何“气不顺”
在赤峰市红山区桥北镇六大份村,农民周学武家的猪圈、沼气、厕所三位一体大棚已建成两年,可猪圈里却堆满了杂物,空空的沼气池里只有一些浅浅的积水。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孙玉军介绍,自2006年以来,村里在住宅和大棚里建了219座沼气池,能正常利用的不足20户。畜粪是生产沼气的原料,为了维持沼气能正常产气,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要养3到5口猪才能保证粪源的供应。“现在农民最多是养一口猪,做为年猪自食。”周学武说,“现在生猪价格忽高忽低,但玉米价格涨到一公斤两元,大多数农民都不愿养猪了。”使用过一年沼气的农民马桂林却把沼气管道全部拆除了。“家里养一口猪,粪供不上,就得到外边买牛粪。一个沼气罐装4方牛粪,连粪带运费就是260元!”随着买粪户的增多,牛粪的价格也一路走高,附近养牛场的牛粪由原来的每方35元涨到了65元。
敖汉旗红娘沟村农民孙辉的家中,灶台上摆着两套灶具:一套是沼气灶,一套是煤气灶。这是全村坚持使用沼气时间最长的一家农户,由于出渣难等技术问题,他家在去年也不得不改用煤气灶了。
“沼气既得吃得进,还得排得出,可人工出沼渣太费劲,机械出沼渣又没设备,出过几次料后就没耐心了。”孙辉一脸无奈。上一次出渣,他们夫妻俩用水桶整整出了两天,两米多深的沼气池,人根本受不了池子里的气味。“两个人到城里打两天工就能挣200元,能买两罐煤气,犯不上受这么大的累。”
据红娘沟村村主任房永军介绍,自2006年起,全村分两批共建了194座沼气池,头两年使用效果非常好,可第三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由于村里还没有配备抽渣车,大部分沼气池只填了一次料就再也没有换料,现在全村的沼气池基本上都已停用。
而在红山区六大份村,政府配备的抽渣车村里却一直没有利用起来。两年前,这台抽渣车刚投入使用不久,部分配件就坏了。由于缺乏维修资金,一台设备整整闲置了两年。
据了解,目前,赤峰市已建成沼气服务站270多个,其中给部分服务站配备了新型出渣车50台。但这与全市10万多座沼气池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即使沼气服务站设施配齐了,人员工资、燃油费等运行费用依然无法解决,农户对接受有偿服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
记者在赤峰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建成的10多万座沼气池中,沼气利用率仅为70%,有近3万多座沼气池闲置。赤峰市农牧业局一位沼气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应该专门拿出一些资金,做为沼气服务体系的运行经费,在确保提高沼气利用率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