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团味儿”飘香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成为养鸭大户的陈帅,今年初当选为大洼县清水镇编外团委副书记,新的身份让他成了镇上小有名气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以前镇里跟着我一起养鸭的青年,不是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儿,就是靠嘴皮子硬劝来的熟人。自从我当了团干部后,主动找到我要建鸭棚的的青年就有好几十个。人家跟你不熟,凭啥要相信你、跟你一块创业?”陈帅感慨地说,虽然只是有个“书记”的名号,不拿工资,不在编制内,但有了这个光环,就有了信誉,有了能做事的平台,自己也增加了不少责任感。
从“座上宾”到“分内事”
今年3月,为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充实基层团的工作力量,团盘锦市委创新基层团干部选配方法,以大洼县为试点,以镇级团组织换届为契机,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镇级团委格局。
“换届之前,镇团委只有一个人,工作打不开局面,想举办一期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班,首先要通过社区团支部了解青年想学什么技术,还要通过自身关系请来技术人员、安排场地,至少要忙活一个星期,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大洼县荣兴镇团委书记刘秋菊告诉记者,今年3月,按照组织格局创新的模式,荣兴镇团委班子很快搭建起来,除了专职团干部,还包括养鸭大户、荣兴中学校长、司法所副所长、大学生村官等兼职团干部。他们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各司其职,每个人包片定岗,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现在是有人帮她想事儿,而且能干成事儿。
对荣兴镇司法所副所长缴健来说,新的身份也让他尝到了“甜头”。“以前工作多数是‘点’对‘点’进行,因为难以掌握基层青少年的动向,经常是问题主动找上门来,才能着手解决。现在成了兼职团干部,可以利用共青团基层的组织优势,让各个村的团员直接把信息反馈上来,为我本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缴健说。
“人来了,职能就来了,现在各行业的资源正在向团组织的平台上集中。以前‘上赶着’还未必能请来的‘座上宾’,如今已经把服务青年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事’。”团盘锦市委副书记王磊说,试点开始后,清水镇和荣兴镇的许多农村青年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镇干部(包括社保、教育、公安、司法等相关人员)、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志愿者纷纷申请成为兼职团干部,他们将本职工作和共青团的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
打开局面不能只靠人格魅力
今年6月,中共大洼县委下发了《大洼县选配镇团委兼职团干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总结清水、荣兴两镇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在全县15个乡镇全部推行团组织格局创新。目前已有8个乡镇完成了组织格局创新,兼职团干部配备人数占总人数的40%%以上,其余乡镇将在12月底全部完成布局。
“有了这些人的加盟,我们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成倍增长。以前镇团委委员开展工作,比如校园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就业创业,都要到处求人,能不能成,主要靠朋友感情和个人魅力。现在团组织格局有了创新,工作有了新局面,让我们对共青团的职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团辽宁省委农青部部长张正说。
工作要打开局面不能只靠人格魅力,要通过格局创新整合兼职团干部等资源形成合力,达到双赢。对于这一点,刚刚转岗的团大洼县委书记孙大勇有着深切的体会。“比如公安部门打击犯罪、防止犯罪,由于其在基层组织方面的局限性,很难覆盖到学校和镇一级,而这些空间正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对于企业,团组织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用工市场信息、小额贷款的方式,提高企业家参与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凝聚团内资源,积累人脉并获得社会认可。”
大洼镇的棚菜致富带头人王传峰是种植小西红柿的能手。虽然他以前也有心带动当地青年和他一起干,形成规模生产,但不好意思挨家上门找“活”干。成为镇团委副书记后,他主动承担了青年棚菜技能培训工作,在自家大棚建立了青年技能示范基地,免费为青年提供技能培训。自今年6月以来,王传峰已带动当地近10名青年在家门口实现创业。随后,他入了党,还获得了“十大青年创业能人”的称号,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孙大勇说,大洼县像王传峰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县里为了促进格局创新、调动兼职团干部的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工作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体制内兼职团干部,隶属党委管理的,可破格提拔使用;不隶属镇党委管理的,将其工作成绩通报到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并建议县委组织部门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体制外的兼职团干部,工作特别优秀的,大洼县推荐其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
“积极为兼职团干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才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专业领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现才华、取得成就、实现价值。”团辽宁省委副书记尹正伟认为,应充分尊重、尽量满足兼职团干部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强化他们对团组织的归属感,激发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共青团事业与他们自身的发展相结合。
格局创新是生命力工程
在清水镇、荣兴镇团委办公室的工作展板上,专兼职团干部的职务、任务写得一清二楚。
新任团盘锦市委书记、清水镇原党委书记孙雨说,“选拔重程序,培养重机制”,大洼县在选配兼职团干部的组织格局创新中一直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昙花一现、有名无实。
第一个举措是以“定岗+承诺”的方式为兼职团干部分配工作任务。通过集体研究,针对每名兼职团干部在本职工作、专业特长、个人资源等方面的条件确定其主要职责,由兼职团干部根据自身实际承诺本年度的具体目标任务,做到“双方工作两不误,专职兼职双促进”。
在沟通协调方面,大洼县每个镇分管团委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镇团委的负责人都要定期向兼职团干部所在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反馈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沟通协调,争取兼职团干部所在单位、部门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定期开展团县委成员与兼职团干部交心谈心活动。
在培训方面,大洼县积极争取各级组织部门的支持,将兼职团干部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让他们参加与工作有关的各种党政工作会议和上级团委召开的会议,有关文件及信息实行传阅或资源共享。
在考核管理方面,团大洼县委还采取了“平时考察+年度工作考核+联系点工作考评+所在单位、部门领导评价+年终述职评议”的“五位一体”的考核管理模式,对兼职团干部进行考核。
“大洼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赢得了党政支持、青年拥护,既整合了各方的资源,也融合了各方诉求,实现了共赢。”团辽宁省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田野表示,有了这个创新之举,团组织通过兼职团干部延伸了手臂,增强了吸引、服务青年的能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随之增强,这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