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共青团服务 为你“量身定做”
5年前,曾思来带着大学毕业后打工积攒和借来的30万元回乡创业。当时他与500多位甜玉米种植户实行“订单式”合作,订单价为每个玉米0.3元。但因天气等原因,市场价跌至每个3分钱。信守承诺的曾思来依然按订单价收购,一下亏了50万元。
“最困难的时候,团组织帮助了我。”曾思来说,有了团组织的“雪中送炭”,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的甜玉米事业日渐走上正轨,并带动当地农民一起致富。今年,他被评为第八届“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
在分类引导青年的过程中,武汉团组织将思想引导与服务青年具体需求相结合,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青年求学难、就业难、创业难、维权难、婚恋难等热点问题,集中力量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帮助解决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用服务吸引青年、感召青年。
为农村青年致富提供左膀右臂
在武汉市汉南区青年培训中心,每年举行的种植、养殖培训正悄悄培养无数个像曾思来一样在家乡土地上致富的青年,把他们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汉南区湘口街喜鹊湖螃蟹养殖基地,所有的螃蟹销售一空,刚刚收获的人们开始翻塘、整塘,为下一年的生产作准备。基地有400余户螃蟹养殖户,大部分是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青年。
养殖户李永光说,几年前,刚开始发展水产养殖时,缺技术、缺资金的农场农工并不接受,甚至有人躺在推土机前阻止挖掘养殖池塘。团汉南区委主动联系当地的信用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农村青年小额诚信贷款”,请来专家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农场农工创业,才慢慢地发展到今天两万亩的养殖规模。
团汉南区委书记黄元峰表示,在农业人口占主要比例的汉南区,分类引导青年的主要抓手在于引导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增收致富。
33岁的谭志国是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八向大队农民,种了15亩蔬菜,每年收入达15万元。谭志国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典型,但团委组织的一次参观让他看到了差距。在其他区的一家现代化农场,几个大学生栽培的紫番茄每斤能卖到20元的高价,而自己种的番茄每斤只能卖1.7元。
受到震动的谭志国打算联合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引进紫番茄等新品种,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特色种植。
近年来,石榴红村发展农家乐、采摘游,吸引了很多游客。但一哄而上的发展使得游客对菜的品相和味道很有意见,慈惠街团委请来大饭店的厨师、特色鱼庄主厨培训村民,手把手教大家配菜、做菜,将农家乐提升了一个档次。
团东西湖区委副书记刘卓然介绍说,团区委从财政争取到每年20万元的“创业基金”,带动更多的青年农民创业致富。
让务工青年更好地融入城市
虹帆青少年空间是青山区第三个青少年空间,成立于去年,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与其他空间不同的是,虹帆主要面向进城务工青年及其子女。为用好青少年空间,团青山区委首先进行了两项扎实的调研。
从睡眠质量到情绪健康状况,包括压力状况、自我认知、应对困难能力等,从学习习惯到社会交往,从价值观到身份认同,一份长达50页的《青山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几乎囊括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发展的所有方面。
调研发现,近八成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表示在学习上不同程度地感到吃力,超过三成的孩子感到受过歧视,两成有较严重的被排斥感。他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保护常识也很贫乏。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最需要的帮助集中在学习适应性、心理辅导及社会交往方面。
另一项有关进城务工青年文化参与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将网络作为主要娱乐方式,其中网络聊天、看电影和玩网游是他们上网时做的最多的事情。
根据调研结果,虹帆青少年空间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了成长辅导及改善亲子关系等活动。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帮助青少年解决家庭、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提升青少年的社交技巧,增强青少年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年轻聚乐吧”的青年联谊活动,则为单身外来务工青年提供了网络之外的交流、交友平台。
据调查,武汉市目前有76万名新生代农民工,在武汉中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有13.1万人。这部分青少年因流动性大,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武汉市各级团组织以青少年空间、青少年社区学校为阵地,结合其特点,提供其急需的帮助和服务,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打造核心团队辐射全体青年
岱家山科技创业园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园区已落户工业企业近60余家,工业总产值过亿元,实现税收1000余万元,安置就业1000多人,其中各类团员青年800余人。
和其他工业园不同,岱家山科技创业园是在武汉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都市工业园区。园区曾经流行两种称呼——“子弟兵”和“空降兵”,前者指来自当地岱家山村的员工,后者则指从外地引入的员工。
城中村改造,最害怕的是村民失去土地后变“灾民”,有的人因拆迁“暴发”,突然失去目标;有的人则陷入经济困境,因缺少技能而不能顺利就业。园区团委书记邓培说:“无所事事就容易无事生非,改变村民要从改变青年开始。”
如何让“子弟兵”乃至所有岱家山村民以开放、开阔的视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让身怀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空降兵”更好、更快地融入园区,是岱家山科技创业园负责人面临的棘手问题。
园区团委引导青年树立“劳动伟大、就业光荣、创业可敬”的理念,建立人力资源库,根据青年特点进行分类培训,每周开展读书活动,把文化引进园区,培养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
周顺喜是创业园管委会的财务主管,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到园区工作后,他时常组织财务培训、办讲座,帮助园区内的创业青年,并把新知识带给园区的普通员工。从法国留学归来的赵桥则结合自己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以及专业背景,开设“6S”管理法的讲座。
团江岸区委副书记陈荃说,江岸区国有大型企业少,大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青年群体层次性明显。以党建带团建,通过核心团队建设辐射园区青年,通过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地引导青年为特点的“岱家山模式”值得借鉴。
团武汉市委书记沈涛表示,武汉市青年群体数量庞大、层次分化、需求多样,从宏观层面可以分为大中专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机关青年5个不同类别,同时这5个类别内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其特点和需求也不一样,从青年具体需求入手进行分类服务、分类引导显得尤为必要。在分类引导青年的试点过程中,武汉市各级团组织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青年特点,探索有效路径和载体,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