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当工人 不代表否认劳动的价值
不久前,我在故纸堆里翻到一份本人一年级时写下的宏誓大愿: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北京大学,出国留学,做个“教shou ”。我不记得为什么想当教授了,毕竟那时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还没有今天这么高。当时,我们班有个同学的父亲就是名牌大学教授,因为他爸是中年得子,两鬓花白,同学们最初都以为那是他爷爷。那年头,教授住的筒子楼和我家的祖屋,和工人家庭分到的宿舍相比没有太大差别。收入也差不多,各家的电话也几乎是同时安装的。那时候,教授的儿子、官员的儿子、工人的儿子之间很和谐,都趴在地上玩泥巴,但是很少有孩子说想当工人。
时代在变,人们对职业的预期却没有太大改变。
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社会蓝皮书》,调查组对全国286个城市的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在校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医生、律师、记者;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另有15%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教师;选择让孩子当政府官员的占11.6%。
媒体在报道时都特别强调,选择让孩子成为工人农民的家长仅为1.2%,有的还把这个做到标题里。
其实,这没什么好强调的。从春秋时期开始,就说“士农工商”,中国人自古以来,职业理想就是以学业为先。
历史上只有两个时期除外。一是13世纪的元朝。当时的职业排名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在乞丐之上,娼妓之下,排第九,故称老九。还有一个时期大家都知道,老九前面还要加个臭字。
想改变人们的职业预期,除非回到那两个时代。难道有谁想回到那两个时代吗?
还不光是在中国。美国人每年都会出一本《职业排名年鉴》,按工作环境、薪酬、就业展望、劳力需要、工作稳定性,以及压力这6项标准给250种职业排名。从2000年翻到2009年,你会发现排在后10位大多是工人农民,包括油田工人、伐木工、渔民、建筑工人、牛仔等。前10位则大多是脑力劳动者,数学家、保险测算师、生物学家、软件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医院院长,2009年排第一的是统计学家。有意思的是,“美国总统”这个职业也常常排在200名之外,因为“压力大、薪水有限、职业前景不好”。
必须强调的是,人们的职业梦想不是工人农民,不代表就否认了劳动的价值。
2009年,《华尔街日报》记者对职业排名靠后的工人进行采访。做了11年伐木工人的埃里克·内朗斯就认为,他的工作是个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尤其是每天收工的时候。即便是伤了右腿,他也没有灰心丧气。43岁的屋顶修理工迈克·里格尔说,他喜欢在空气新鲜的露天环境里工作,他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一职业,这个职业排名靠后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危险性。
我的一位朋友、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团长孙恒,他的歌声或可反映当代中国工人的光荣与梦想,他在《打工打工最光荣》中唱道:“高楼大厦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脏活累活是我们来干,堂堂正正做人,凭力气吃饭……”
有朝一日,工人的待遇提升,社会保障和福利得到完善,或许中国工人就有了“中国梦”——劳动者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就能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并获得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