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转型升级迎来黄金期
本报讯(记者李润文)工业经济实现“三年翻番”,到2012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6%——这是江苏省太仓市今年起着手实施的宏伟计划。
太仓市能有如此底气,缘于近年来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巨大成效。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倡导节能、低碳,太仓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欧美企业总部化,中央企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项目化”的发展战略。
距上海市中心仅有50公里,30分钟便能到达上海虹桥机场,作为上海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太仓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依托与上海便捷的交通、日益壮大的港口物流和极富竞争力的商务成本优势,太仓提出打造总部经济区思路,想方设法吸引上海欧美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到太仓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销售公司。截至目前,已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太仓投资了28个项目。
太仓优惠的政策也深受央企青睐。目前,共有中化、中原、中石油、中集等22家央企落户太仓,央企正在加速放大核心竞争力优势,一批新型材料产业项目开工投产。今年1~8月,在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投产的13家央企共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太仓市工业经济却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16%,靠的就是新兴产业。去年,太仓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重大装备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太仓市已经聚集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26家,今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完成产值210亿元,增长52%,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3成。
太仓地盘小,资源少,传统产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如果不加快转型升级,牺牲了环境,城市发展速度就会受限,居民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太仓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技改项目快产出和科技成果快转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能降耗。
太仓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401家,其中石油化工、纺织化纤服装、精密机械、金属加工、电力造纸等五大传统产业达1275家,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成功转型?
去年,太仓市被列入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今年年初,太仓市政府联合多个部门,成立了转型升级办公室,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
自去年开始,太仓市淘汰了109家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小化工企业。
产业转型升级让太仓驶入发展快车道,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正在变成现实。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太仓市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规模企业产值占总产值近八成,增幅均列苏州五县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