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青年话题

无意中,沦为宜春的“网络水军”

禾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24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12月21日,记者在首届中国休闲创新奖暨第四届中国最佳旅游供应商颁奖典礼上获悉,那条曾出现在宜春旅游政务网首页、轰动一时的“雷人”宣传语,竟出自该局联合国内知名旅游营销策划专家共同策划的营销策略,并获首届“休闲、旅游营销创新奖”。(《重庆晚报》12月23日)

    原来,曾遭公众强烈谴责的宣传语乃宜春故意为之;原来,公众的愤懑可以成为地方政府可资利用的盘中菜;原来,本为公众不屑的那些恶俗,居然可以成为博名出位拿奖的彩头。这样一来,宜春那句“雷人”广告语,到底与那些曾被许多领导和学者义正辞严痛斥的“网络红人”有何根本区别?如果这样为人所不齿的噱头,不仅可以大行其道,还能风光无限,又何谈激浊扬清、树社会正气?

    记得几年前,国内有家企业曾以十二生肖做了个乏味透顶的广告,理所当然地遭到公众严厉痛斥。然而,面对社会阵阵反弹,当事方却不亦乐乎,原因与宜春“偷着乐”如出一辙,即借此扩大了知名度,达到了宣传目的。不过,很快有人指出,这样做即便可以扩大知名度,但同时难免反向折损产品日积月累的美誉度,得不偿失。依此类推,因为那句广告语,宜春即便在名气上实现了大幅提升,但与之“比翼齐飞”的,还有当地在公众脑海里形成的负面形象。这个广告语自揭起盖头之日起,便已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遭此欺骗的善良公众,他日对政府的公信力又怎不会打上重重问号?

    在整起事件中,宜春实际是幕后的主要“操盘手”,而广大善良的网民,则无意中扮演了“网络水军”的角色,那些本来善良、正义的言辞,直接推动着这一炒作事件短时间内迅速飙升并放大。

    就“网络水军”现象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上是贬远甚于褒。四川师范大学段运冬博士就认为,“网络水军”的无序无度无原则,实际是“对受众接触信息的权利的强行剥夺”。而“新媒体的负面功效被无端地放大,负价值在不断地塑造着受众,败坏世风,彻底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影响着现实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取向和道德判断。为此,新媒体不仅没能成为有助于人类发展的助推器,反而成为嗜杀人类的砒霜”。(《人民政协报》12月13日)

    对“网络水军”能否一棍子打死,这或许有待商榷,不过,其负面影响的急剧扩大则清楚地表明,必须对这种现象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必须想方设法,竭力遏止公众因此而出现的“道德感”迷失,甚至是趋腐逐臭。

    对于这一现象,公权理当保持清醒认识。作为民众聘请的代办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理应视公信力和美誉度为至高使命。在宜春“雷人”广告语的背后,不能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公权能否对恶俗现象自觉抵制。如果恶俗的始作俑者得不到应有的约束,这样盗用公众正气的现象必难根绝。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