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法治社会
社会学家:

“全民弱势心理”折射社会规则缺失

实习生 张蕾 本报记者 王俊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25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近来,有调查显示,中国近五成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该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和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受访者高达七成。

    究竟何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队伍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弱势心理在蔓延,弱势概念被泛化

    “一般来说,弱势群体是社会中基本的生活、生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人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奂平清副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党干部、公司白领、知识分子等所谓的“弱势群体”,都是被泛化了以后的概念。

    “个体面临的压力、不确定性等因素通过网络放大后,会普遍产生这种心理。当人们看到与自己身份地位相近的人遭遇不幸时,难免会想,说不定有一天,这事就会发生在我身上了,网络会有放大效应。”奂平清教授表示。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公务员考试中,全国有40万人报名。报考与录取比例高达63∶1,个别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高达4961∶1。公务员稳定、福利好、工作前途好的特点,正是它被奉为“香饽饽”的原因。但为何有4成多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据了解,45.1%的受访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其“弱势”心态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官员成了“惊弓之鸟”,生怕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二是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很多官员因没有背景,成为官场“弱势群体”;三是公务繁杂,既要有让上级看得见的政绩,又要有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想要有所作为,困难重重;四是一些贫困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有限,在物价尤其是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只能“望房兴叹”。

    “如果说‘今年有40万人争当弱势群体’,显然很可笑。”网友“君君他爸”说:“你大可以说这些强势群体‘得了便宜还卖乖’,但我宁可相信他们在描述自己处于某种弱势时的无力感。”

    另一名网友感慨,“这么多公务员自称‘弱势群体’,不能怪,既要看好自己的饭碗,还要想办法让自己变成领导,不拍马屁能行吗?有求于人,能不弱吗?”

    “强势和弱势都是相对而言的,参照的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说,普通公务员在单位里就是个被管理者,他相对他的领导而言,就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了。白领的压力也大,现在就业竞争很激烈,他们常常面临丢工作的危险。”在奂平清副教授看来,公务员、白领说的“弱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弱势”,而只是一种比上不足的心理反应,“这么多人报考公务员,说明公务员这个工作事实上并不弱势。”

    缺乏普遍安全感,折射社会规则缺失

    “之所以很多公务员感觉自己属于弱势群体,是因为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并不是依靠法律规章制度等显规则来竞争的。今天的既得利益者,很可能明天就沦为相对的弱势群体。”网友“京华倦客”说。

    而针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抽样调查表明,高达55.4%的受访知识分子自认“弱势”。与一些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的房产商、隐形贪官等相比,不少知识分子“喊弱”、“哭穷”,首先是因为对自身境遇不满,而这种不满是通过比较得出的。面对当前经济资本(财富)、政治资本(权力)的联姻甚至转换,大学教授的文化资本(教育文凭)显然处于弱势。而“弱势心理”在那些基础、冷门学科的知识分子当中,表现尤为强烈。

    针对公司白领群体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7.8%的受访白领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干得多,挣得少”是采访调查中许多公司白领的共同感受。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工作繁忙,职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他们不像党政干部和大学教师一样有稳定的职位,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人和严格的业绩考核,他们要全身心地投入,为此,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表示,现在社会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人们容易在比较中加剧弱势心理。不过,他认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弱势,关键在于社会规则存在缺失、不明确,人们无法感到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规则的保护,总有一种不确定感。人们往往感到自己的前途不可预料,比如随时面临失业,失业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问题的反映指标。”奂平清副教授说,“现代社会变迁比较快,各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究竟会怎样,不可知。”

    奂平清认为,国家应该从社会建设、社会保障方面加大力度投入建设,增加人们的安全感。“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物价上涨、就业压力等状况,有它的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程的加快,会逐步减少人们的心理弱势现象。”

    于建嵘教授则认为,“完善社会规则,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