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找回”12万团员青年
今年以来,团安徽省委结合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实际,在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6个省份建立了驻外团工委,其中,团安徽省委驻浙江工作委员会于5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半年来,驻浙团工委围绕团工委建设、基层组织发展、探索团建新模式、打造品牌活动等方面,通过大量深入、扎实、细致的工作,初步实现了对皖籍务工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截至目前,团安徽省委在浙江成立84个驻外团组织,登记团员1.1万人,联系和影响团员青年12.2万多人。
一流的“指挥部”
4月,浙江省团校的一栋学生宿舍楼里相继住进来自8个不同省份的团省委干部。尽管操着不同的口音,但他们奔着相同的目的而来——在浙江的外来务工青年中发展驻外团组织。
团安徽省委干部袁国春正是其中一员。他的任务是与浙江本地团组织做好对接,同时指导驻浙团工委开展工作。
“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网上交流……”以8人合用的一间大办公室为起点,袁国春开始了自己的“征途”,四处动员建立组织,积极物色团干人选。
驻浙团工委挂牌成立之时,确定了团工委书记1名、副书记3名,平均年龄28岁,其中党员3人。团工委书记由27岁的皖籍青年、杭州一家企业的总经理严飞担任。此外,团工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萧山办等9个部门。强有力的班子为团工委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工作“有地方、有专人”,团工委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聘请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日常工作。
团工委通过媒体和网络“广撒英雄帖”,面向皖籍青年公开竞聘。在竞聘大会上,企业老板与普通“打工仔”一道,同台竞争。最终,团工委确定9名部门负责人,16名部门副职。
为了抓好工作制度建设,团工委每月召开一次团工委委员会议,确定一个专题进行集体研究。团安徽省委特意为驻浙团工委的专职工作人员开通了办公系统账户,通过网络及时沟通指导。团工委还建立了定期汇报制度。7月,就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团工委书记班子来到团安徽省委机关进行汇报。
“驻外团组织建设是个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要想抓好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就如同“行军打仗”一样,一定要有一个一流的‘指挥部’。”团安徽省委驻浙工委总结道。
将皖籍青年“一网打尽”
如何找到四处分散的皖籍青年,并且建立起团组织,是驻浙团工委接下来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按照浙江行政区划的方式建团;安徽各级团组织在浙直接建立直属团组织;在皖籍青年密集企业、皖籍企业家企业建团;在皖籍农民工子女、皖籍青年就读较密集的民办学校建团;依托知名网站建团;依托QQ群建团。”驻浙团工委总结出的建团模式如同精心编织的6张“大网”,将皖籍青年“一网打尽”。
驻浙团工委先后在皖籍青年密集的宁波、温州等6地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联系和影响在浙皖籍40岁以下青年约4.1万人,其中已登记团员约4000人。此外,在驻浙团工委配合下,安徽各级团组织先后在杭州、湖州等6市建立直属驻外团组织15个,联系和影响在浙皖籍40岁以下青年约1.3万多人,其中已登记团员约778人。
建团不仅要靠勇气与耐心,更需要思路的创新。驻浙团工委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灵活设置各类团组织。借助安徽同乡的“穿针引线”,在皖籍企业家企业以及皖籍青年密集的66家企业中建立团组织,联系和影响皖籍40岁以下青年约6.1万多人,其中已登记团员约5399人。
此外,农民工子弟学校与职业学校也成为建团的对象。驻浙团工委分别在杭州余杭区良山学校、杭州现代汽车维修培训学校、杭州新东方厨师培训学校建立团委,并且下设团支部。目前,三所学校皖籍学生总数约6700人,其中登记团员约1200人。
利用网络更易凝聚青年的优势,团工委建立了安徽青年网网络团总支、徽色经典网络团总支等6个网络团组织;建立共青团群、行业交流等为主题的QQ群17个,联系皖籍青年1500多人,其中有4个QQ群已经成立了团支部。
搭建凝聚服务青年的“俱乐部”
驻外团工委一方面在组织覆盖上求突破,另一方面在凝聚和服务青年上下工夫,让驻浙团工委真正成为皖籍青年的“俱乐部”。
2010年,一段由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视频红遍各大网站,也道出了农民工兄弟的心声。一段时间之后,杭州街头又出现了一位“春天妈妈”——安徽广德人董观荣。去年9月,她的儿子杨德彪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花去了30万元医疗费。为此,尽管不通音律,年近五旬的董观荣却背起吉他在冬日街头学唱《春天里》,替儿子募捐。
杨德彪的命运牵动着皖籍青年的心。今年8月,驻浙团工委组织前往浙江省中医院看望。10月21日晚,驻浙团工委联合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在杭州九堡镇格畈社区开展义卖。安徽青年网一名版主制作了的“与春天妈妈同行”的MTV,呼吁广大网友伸出援手奉献爱心。
在皖籍青年和浙江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2月18日,杭州剧院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义演,“旭日阳刚”与“春天妈妈”同台唱响了《春天里》。截至目前,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已突破30万元。
对在外务工的青年来说,一点一滴的关爱都让他们备感温暖。为了替青年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驻浙团工委整合内部资源,组织皖籍企业举办多场大型招聘会。此外,律师出生的副书记杨新生、维权部部长戚小光以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为主题,为皖籍青年举办讲座,进行普法宣传。
有了驻外团组织,皖籍青年的联系更加紧密。依托网络平台,青年交往实现了“网上—线下—网上”循环互动。截至目前,驻浙团工委所属安徽青年网实名注册会员达到8700多人,日访问量4000人次,总访问量达到45万人次。
一年一度的“创业在杭·情系安徽”联谊文艺晚会即将拉开大幕,所不同的是,今年驻浙团工委是承办方之一。由于广大青年参与热情高涨,报名QQ群相继爆满,承办方不得不在10月底就宣布“报名已停止”。
一位网友没有拿到现场入场券,不无遗憾地说,“还是看视频吧,这简直要比春晚还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