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名保安的生命
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一种和谐共进,凸显人文关怀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自建院以来这所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将关心教职工摆在重要位置,不仅赢得广大教职员工的赞扬,同时也促进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位于廊坊市东方大学城,距北京仅60公里,处在“大北京”战略圈的发展重心,是各种资源汇聚的“黄金宝地”。校区内各种现代化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花开飘香,绿树成荫,构成“校在林中建,人在花中游”的美景,为陶冶学子情操,培养优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一所万人规模的大学。
2010年11月23日下午三时左右,正在行政楼值班的保安员赵友突感头疼,两眼模糊,扑倒在床上。正在办公的保卫处处长王祥和同事们闻讯后急忙赶来,看到赵友抱着头在床上痛苦挣扎,立即派人到学院针推系请来专家,观相、诊脉、按摩等紧急措施抢救仍然无效。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田宜春教授闻讯当即决定送医院抢救,边说边拿出2000多元钱。后经中国石油总公司廊坊管道局医院确诊:“右脑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转院”。
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赵友的病情牵动着东方学院每一位教工的心,他们默默地为他祝福祈祷。晚八时,田院长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多年来,东方学院以人文关怀为宗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享誉京津辐射全国的高校,这所学院为弘扬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为培养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探索新路,为广大教职员工分忧解难,一直是学院追求的目标,也是学院和谐发展打造和谐高校的一大举措。赵友的病情田院长时刻牵挂。
赵友是一名来自黑龙江省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两个孩子还没有就业,家里生活十分困难。2005年他来到东方学院,被聘为一名保安员。几年来,赵友虽然是一名保安,但他在“东方精神”和“东方人格”的熏陶中,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他在东方学院这个大家庭里,既得到了温暖,又取得了进步,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在安保和后勤工作中已经表现得十分出色。田宜春院长认为,自己风风雨雨50载,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育人为本”,就是以人文情怀办好东方学院。东方学院是个大家庭,是每一位教职员工的靠山。赵友虽然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兄弟,但学院应该全力以赴抢救他的生命,让他享有与东方学院人同样的荣誉感与幸福感。这才是学院一直倡导的人文关怀。
午夜时分,田院长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赵友的病情逐渐加重,需要立即转送304医院进行手术。面对昂贵的手术费,赵友的亲人和护送人员心急如焚,他不到20岁的儿子望着生命垂危的父亲,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田院长坚定地说:“医疗费明天上午一定送到。”紧接着东方学院党委召开紧急会议,抢救农民兄弟赵友的领导小组成立,田院长代表学院党委决定:1.抢救赵友小组除常务副院长、保卫处处长外,要有专科医生和有经验的护理教师参加。小组要时刻与医院保持联系。2.小组要有财务人员参与,只要医院用钱,随要随用。3.学院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生命与尊严。今后全院职工无论谁发生大病、重病,都要像抢救赵友一样办理。于是,学院分三次拿出65000元医疗费。此后,学院党委又号召全院职工践行“东方人格”,发扬团队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解除教职员工的后顾之忧奉献爱心。
东方学院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体现了东方学院人实实在在地履行“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也为学院的发展赢得了民心。一个月来,东方学院抢救赵友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校园,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为了抢救一位农民工兄弟、一位普普通通保安员的生命,不惜代价全力相助,体现了学院倡导的“坦荡做人、勤俭办事、团队合作”的东方人格。
11月30日,东方学院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东方文化主题报告会”。参与抢救的保卫处处长王祥介绍了抢救赵友的过程,东方学院的大爱精神感动了全校师生。报告会上,许多员工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全院上下以此为契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东方学院人的义举,诠释了“为育人,先爱人”的崇高境界。最后,经过20多个日夜,赵友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抢救赵友的生命,在东方学院是一次偶然事件,但从东方学院的人文情怀中,见证了这所学院的内涵发展。近年来,为提升东方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他们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鼎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等院校,铸就了学院的教育品牌。
到目前,学院拥有多个实训基地,附属及教学医院、实习医院,为全力培养中医药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2010年为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学院先后同英、德、法等国的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班,为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积累了经验。今年,在1023名毕业生中就业率高,分布在京、津、冀各大医院,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宏火 海霞 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