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高铁的脊梁
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有诗(中)视察工地施工情况
门式墩施工大会战
在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有几百万建设大军正奋战在高铁建设一线。他们见证了从时速250公里到350公里,见证了京沪高铁486.1公里刷新世界新纪录的今天。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为铁路建设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我们走近中铁十四局四公司成绵乐客运专线的建设者,领略他们可歌可泣的风采。
创造奇迹——成都动车所大会战
成绵乐客运专线是西南地区第一条客运专线,北起江油,经绵阳、德阳、广汉、成都,经过彭山、眉山、夹江、峨眉,最后抵达乐山。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标准高;线路长,规模大,工程结构类型多,技术难点多,高新技术应用多。外部制约因素多,征地拆迁难度大,综合协调难度大,精测网复测和维护任务重,施工风险大。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程!图纸不能及时到位,成都市内征地、拆迁、交通疏解难度很大。
2009年9月底项目部接到上级命令:成都动车运用所2010年3月1日必须投入使用。
2009年10月1日成都动车运用所正式开工,原工期为13个月,而现在有效工期仅为4.5个月,工期压缩8.5个月!
由于工程项目繁多,交叉作业多,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站内管线复杂、调查拆迁难度大。而咽喉区改造临近峰尾出场及成昆、成渝正线、东近郊专用线,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要求高,材料进出场困难。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任务极其艰巨。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成绵乐指挥部指挥长许兰民提出:要发扬集团公司“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打折扣,不辱使命”的抗震救灾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铁军精神,加强组织,靠前指挥,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坚决打胜这场硬仗!他每天两次到现场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副指挥长李孝南带领工程部、物资部、安质部及中心试验室等有关人员,常驻动车所工地,现场组织协调,工区领导和业务人员分工负责,分头把关。
指挥部和工区两级细化施工网络,倒排工期,见缝插针,找缝插针,凿缝插针,多开工作面,变流水作业为交叉平行作业,现场工人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同时,强化资源配置,加大人员、物资、设备投入,调集精兵强将、精良设备,会战成都东站动车运用所。
路基、房建、轨道、给排水等工程同时展开施工,工地实行24小时轮流作业,一分钟都不间断。指挥长许兰民、副指挥长李孝南、项目经理孙成新每天“长”在工地。集团公司杨有诗董事长、张挺军总经理数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气氛紧张,压的大家感觉呼吸都困难,从指挥部到项目部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即使在深夜,现场也是灯火通明的施工大干景象。
整整5个月,不分白天黑夜的5个月,连个囫囵觉都睡不成的5个月,吃饭都要争分夺秒的5个月,已成为项目部的建设者们难以忘怀的日子,但他们的艰辛换来硕果,汗水换来成功!
2010年2月26日,成都铁路局下达开通电报;
2010年3月1日动车所如期交付;
2010年3月17日,第一列“和谐号”动车缓缓驶入动车运用所。
中铁十四局四公司成绵乐项目部,用铁军的精神,不仅为集团公司在成绵乐铁路建设上增添了一个亮点,更是在我国大西南铁路建设史上抒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再续辉煌——门式墩的最后冲刺
为配合成都新东站2011年1月19日正式开通,避免既有线施工影响动车运行,成都路局武局长11月20日亲自下令要求成昆立交特大桥,成洛路多线特大桥跨成昆线门式墩提前实施,12月30日前必须完成。这样一道命令对项目部来说意味着,原本4个月才能完成18座门式墩将压缩至35天必须完成。
成洛路多线特大桥(动走2、3线)与成昆立交三线特大桥(动走4线、东环线)门式墩与达成引入双线铁路上跨立交。成洛路多线特大桥包括7座普通门式墩,成昆立交三线特大桥包括2座悬臂门式墩和8座普通门式墩。
铁路既有的20条电缆线要改迁,其中有国家干线光缆数条,成洛路多线特大桥48#承台附近有一根燃气管道,横穿48#承台与既有铁路要迁改,而这都需要时间,35天,跨既有线电气化施工完成17座门式墩谈何容易!任务之重之难绝不亚于动车所工程。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项目领导审时度势,反应迅速,立即在工区范围内开展“大干30天,突击12·30”劳动竞赛活动。又一场大会战拉开序幕。
技术保障组、安全保障组、水电征迁交通疏解保障组、物资设备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和资金保障组迅速行动起来,集中全员力量做好一切保障服务,想尽一切办法扫除施工的拦路虎,确保现场施工24小时连续运转。
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责任明确到人:工区领导对目标任务进行详细分解,落实到人,各个节点细化分解到天,周密组织,工区领导每天跟班安排施工作业,同时不断加大资源配置力度。11月底,进场人员达到1000余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100余套,会战领导小组局指挥部领导每天一次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各方面问题,做到从组织机构、物资设备保障、劳动力、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工区领导更是全天24小时扎根施工现场,协调组织现场施工。
外抓现场隐患一处不放,内抓管理培训细致入微,全力做好人员教育培训、标准化建设和现场安全质量控制工作。为了抢工期,工人们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由于时间太紧,模板不能重复使用,只能加大投资成本,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工人们每天的工作任务完成量已精确到小时。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攻坚之战、荣誉之战,更是一场艰巨的政治任务!当一项工程能上升到如此高度的时候,建设者们的团队凝聚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便显得尤为重要。
12月13日早八点,成绵乐公司总经理陈凌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对门式墩施工现场进行“微服私访”。当他在现场看到施工井然有序、进度突飞猛进、安全质量全面受控后,一向严肃认真的陈总无限感慨地说:“中铁十四局的确是一支‘一呼就起、一触即发、一击就活、一战就胜’的队伍”。
12月15日晚,成都市降下“十年一遇”的大雪,施工现场参战的1000多名员工无暇欣赏美丽的雪景,他们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工地上坚守岗位,在奋战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成绵乐公司工程部高工田文广当晚到工地检查指导工作,他看到全体参战员工大干热情丝毫不减深受感动,不由地对十四局参战员工竖起大拇指。
十四局全体参战员工用自己战天斗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同时也赢得门式墩工程大会战的胜利。
完美体现——全方位管理秘笈
“对任何一项工程来说,管理都是最重要的。高铁建设推行的标准化管理为中国高铁快速、安全、优质施工提供最可靠的管理保障”。项目经理孙成新对标准化管理极为重视。
开工伊始,项目部就按照成绵乐公司要求深入推行“六位一体”的标准化管理,即安全、质量、进度、生产效益、环境、技术创新形成统一体系,坚决实行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
始终坚持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环节、部位、时限都进行工序交接和目标责任跟踪,在流程检验中实行互签验证,从而确保了各道工序流程的畅通以及施工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对员工实施“六定”目标考核,即:定人员、定区域、定时限、定内容、定目标、定奖罚。这项制度克服了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和扯皮现象,解决了“板子打不到具体责任人身上”的问题,从而提升了文明施工水平,有效实现了施工生产流水作业线的工厂化管理。
在工地可以看到,近千人的施工现场,机械林立、车辆穿梭,现场整洁有序,仿佛置身于现代化的大车间。不管是哪种工种,工人们都在一丝不苟地工作,没有丝毫懈怠,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名安全员在不断巡视。
项目部经理孙成新说:“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把问题隐藏起来不说,那就是隐患,才会成为真正的问题。所以,每碰到难题总是在第一时间解决掉。”现场随处可见戴白色安全帽的管理人员和戴黄色安全帽的施工工人,细致掌控着工程的大小环节方方面面。
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农民工都忠于职守、精神焕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农民工无论从专业技术还是文化层次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而项目经理孙成新却把很大一部分心思花费在农民工身上。用他的话说,农民工也是我们队伍中的一员,是我们施工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比我们艰难,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注,这是我们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
除了保证民工工资的按时发放,对他们的安全教育、素质培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孙经理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农民工从根本上有所提高和进步,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让他们能够乐业,有更好的收入养家,提高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2009年春节期间,也是动车所节点抢工期的关键时刻,为了让工人们安心工作并能及时回家过年,孙经理联系了当地十辆大客车,保证了在不同城市的每位员工都能按时回家与家人团聚,而孙经理却一直坚守在工地。
俗话说的好,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团队有没有凝聚力要看管理者的水平,而如何用好每一个人的确是一门学问。孙经理在用人上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因人设岗,哪怕是一个临时工,也会根据他的实际能力和长处为他安排合适的岗位。也许正因为这样,项目部的每个人才会工作的很努力,很心甘情愿,没有半点怨言,整个团队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才会拧成一股绳,打赢一个又一个胜仗!
项目部技术员路海涛,父亲患严重的肾衰竭,长久的住院治疗家里欠下巨额医疗费。项目领导获悉后,在经理孙成新、书记陈涛的带领下,全体员工积极响应,个个踊跃捐款。职工捐款总额近万元,同时项目部以单位的名义给路海涛家里寄去5000元爱心款。
这是一种人间大爱,是一个充满爱心团队凝聚力的体现。事实胜于雄辩,项目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像一道瑰丽的彩虹出现在成都的上空。
就是这样一个团结一心、精诚合作的团队,在高铁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不禁对这个团队的带头人项目经理孙成新心生敬佩之情。而孙经理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遇,让我们有机会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所有的成绩都不是我个人的,是上级领导的支持和理解才让我有了施展的舞台,是员工们的拼搏努力让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我这样说,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走过风雨,走过艰辛,中铁十四局四公司成绵乐项目部的成员,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韧,用不尽的汗水和泪水,在成绵乐客运专线的建设上挥洒着他们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挺起我国高铁的脊梁,他们是一支真正的铁军,是中国高铁建设者的缩影,他们闪光的足迹也将永远载入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史册。
(张记力 王欣 赵兰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