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年终特稿

似乎只有团购才能带来“降价”好消息

本报记者 白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2-2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川菜餐馆的二楼,第一次光顾此处的刘文不看菜单就把晚餐的菜点了:麻辣牛蛙,烤排骨,酸梅汤,还有两道凉菜。

    一眼望去,这家餐馆的10多张桌上的顾客都点了和刘文一模一样的菜。“这儿的顾客都是参加了团购的。”刘文低声向男友介绍,“谁点原价的菜呀,团购的才2折。”

    这个吃饭都抱着iPad的25岁私企职员,从来不放过任何流行。今年以来,她追逐的流行是:团购。其常见模式是在团购网站上选定餐饮、电影、娱乐等团购项目,在网上支付后,凭短信或验证码去商家消费。虽然不断掏钱,刘文却总觉得赚了,“吃饭能打2折,泡温泉能打1折,省了好多钱!”

    消费者总希望听见降价的消息。但今年以来,涨价的消息出现得太多了。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这个数据还原到老百姓的感受中,变成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似乎只有团购,才能带来“降价”的好消息。

    于是团购迅速流行。一个团购网站每天只需提供一两款打折项目,技术模式简单,门槛也低,却能动辄吸引数千人乃至万人参与。因此,从3月初中国出现本土团购网站以来,同类网站迅速涌现,两个月内又出现了专业团购导航网站,帮助消费者在几百家网站中选择。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最新发布的“国内团购网站秋季不完全统计”显示,到11月底,国内稍具规模的团购网站有1664家,仅北京就有473家,而当月,仅44家主流团购网站的销售额就突破1.3亿元。

    一旦有了大规模需求,商家也有利可图。刘文团购的餐饮业“套餐”是团购项目中最常见的。商家只要把几道菜、饮料和主食搭配成“套餐”,设定两到3个月的消费期和看起来很诱人的折扣,就能吸引数千食客。对偏僻难找或平时上座率不高的餐厅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老板们对此趋之若鹜。

    这一年,团购的模式显示了全民力量:中国团购网站平均每秒发出1.12单生意,本年度网络团购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毫无悬念。“团购”风头渐劲,成了本年度的“万金油”。

    吃的、用的、玩的可以“团”,甚至车和房也可以“团”。在南京高校教书的卫明看中一辆6万元的吉普车,按照网站规则,他只需找到5名“团友”就能享受8.9折。在一个有4亿网民的国家,这显得过于简单了。在论坛上泡了两天之后,这一单团购成功了,卫明很快就收到了车。“这和买件衣服是一样的,只不过有5个人和我穿得一样,而且他们还都在外地。”卫明说,他还关注某网站的团购房屋信息,也许将要尝试,“听说有400多名网友团购了均价每平方米1.4万元的楼盘,还有842人团购了别墅。”

    在团购概念流行之时,超市也不落后。广州一家超市宣称:“消费者只要一次性购买同一指定商品3000元以上的……优惠幅度高达30%%。”在深圳关口,甚至有职业“水客”集结成团,去香港采购日用品、食品运回内地。

    在团购促销和担心钱贬值的心态下,人们很爱购物。有些消费者甚至成了“海囤族”,大量囤积日用品或食品。

    眼见着钱纷纷流走,银行也不淡定了。11月份,国内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发行34款理财产品,希望借此改善储蓄存款搬家的状况。这时,团购又派上了用场。一些银行和信托等金融机构打出“理财团购”牌:“老客户带新客户来”,“10万元才能购买的理财产品,两个人每人出5万元就可以”;“每人出一点,凑到100万元可参与预期投资收益率为7%%的信托项目”。

    事实上,这种团购极具风险:“凑钱”投资,只能登记在一个人的名下,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说清,如果理财产品赔钱,新老客户之间如何划分损失,也没人做主。

    话说回来,人们真的需要通过团购这种消费模式来省钱、囤货甚至甘冒一定风险吗?

    至少,刘文的男友没有兴趣玩这个游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用省小钱的行为平抚涨价焦虑”,却牺牲了个性和选择的乐趣。这阵子,他们每次去吃饭几乎都没有点菜,总是吃规定好的团购“套餐”。在川菜馆,他吃完咸辣的牛蛙和排骨后想买杯饮料解渴,但刘文把菜单抽了回去——从菜单上看,一切都显得很贵。

    “先吃套餐吧,才2折。”刘文建议说,想喝饮料,待会儿出去买。

    每次当男友据此反对团购时,精打细算的刘文总能给出合适的理由:只有团购能省点钱,“要不是团购,几十元钱现在能吃到些什么?”

    从吃喝到玩乐,刘文的生活离不开团购。她用办公软件做了一张表格,记录着每次团购的商家地点和消费期限,还统计出“因团购而省下的费用”,额度甚至高出团购总额,“每次看到这些数字都很有成就感”。但有一次她重新清理数据后发现,今年以来“因想省钱而产生的不必要消费”,已经超过1万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