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1年1月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世界绝版的风景 艰难奋进的教育
——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发展之路
2010-12-31
    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张家界宛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展开在湖南省西北部,作为山的经典、山的精华、山的极致,她被称为世界的绝版。永定区则占据这幅山水画的核心位置,雄奇壮美的天门山、重滩叠濑的茅岩河,让这片土地更加瑰丽多姿、充满灵气。然而,这个带给人惊叹和美感的地方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少边穷”地区,张家界市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永定区即原湘鄂川黔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过;这里居住着土家族、白族、苗族等16个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1%。全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2009年区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属于省级贫困县。目前,永定区共有中小学122所,其中小学88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制学校8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职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近6万人。十一五期间,永定区为使教育有所发展,付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永定教育的发展还亟待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永定区崇实小学南校区新校舍

        

    永定区薄弱学校一角

    奋进篇——艰苦创业促均衡

    一、“蜗牛精神”让薄弱校蜕变

    两年前,家住永定区南庄坪的吴女士,每天要坐1个多小时车接送孩子。因为孩子在敦谊小学就读,自己在南庄坪上班,一天之内要跑两趟。2009年9月,崇实小学南校区建成。“我的儿子不仅在家门口就有书读,而且学校条件好,教学质量也不错,我很满意。”吴女士开心地说。

    崇实小学前身是一所薄弱学校,1997年,刘晓华校长从敦谊小学调来时,学校没有操场、围墙,校舍破败,而且学校还背着15万元的债务。

    拿着仅有的20万元创办资金,刘晓华一边跑审批,一边跑经费,其中的艰辛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拆除危房时,为了节省一点钱,38岁的刘校长亲自上房拆瓦。一次,丈夫看到她爬到房上,既心疼又生气地说:“你不要命了。”即便如此,刘校长还是义无反顾,为学校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心血。

    为建设操场,刘晓华想方设法找了一车水泥,深夜,水泥拉来了,没人卸车怎么办,刘校长二话不说,带领5名老师一袋一袋将一车水泥卸完,了却没有操场的遗憾。1998年,刘晓华因劳累过度,患了肺结核大口吐血,尽管这样,她还是将学校建设视为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十几年间,刘校长以蜗牛精神,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采取积攒一点资金,建设一点校园的办法,一步一步将崇实小学建设成美丽的校园。十多年来,一直支撑她的是穷困地区办教育的精神,是那些渴望读书孩子们的呼声。

    2008年,正当崇实小学一切都顺利发展的时候,刘晓华又接受一项新的任务,永定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她说,政府很困难,拿不出更多的钱,只能拿出600万元,建设崇实小学南校区。要把学校建设好,不足的资金哪里来,刘校长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又一次踏上艰难的办学征程。

    从2008年跑审批起,她就一刻没有停止过脚步,8月8日崇实南校正式动工,2009年9月9日正式交付使用,又一所新的品牌学校在张家界这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诞生。刘晓华校长创造了永定区学校发展的奇迹。

    当我们问起刘晓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平和地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将两所薄弱学校变成社会上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每天看到那么多的孩子上学是我最大的幸福。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看收获了多少,关键是要看你付出了多少。办学虽然很艰难,但我们永定区的教育者都为这方热土默默地坚守着……”

    刘晓华校长艰苦办学的过程只是永定区众多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踏实工作迎难而上的一个缩影,这里有太多这样的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为永定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奋斗着。

    二、“让更多农家子弟有学上,上好学。”

    如果说崇实小学这些年的发展,体现了永定区将城区薄弱校打造成优质校,为实现校际均衡所作的努力。那么位于澧水南岸官黎坪办事处的天门小学,则体现了永定区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农家子弟有学上上好学的坚定决心。

    天门小学前身是永定区官黎坪街道办事处完全小学,2007年,针对市区流动人员剧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难问题日趋凸现,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决定迁址扩建官黎坪小学,并更其校名为天门小学。

    这所学校的建校过程也是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为了争取国土部门减免建校项目土地出让金,校长楚任杰先后三次带病前往长沙向省国土资源厅领导汇报学校建设面临的重重困难。面对这位女校长,省厅领导深受感动,破天荒为学校一次性减免土地出让金148万多元。为了解决建校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全校教职员工纷纷掏出家底借款给学校:有人将预备给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拿出来了,有人将准备结婚买房的钱拿出来了,还有人将供年迈双亲养老的钱也偷偷拿出来了!不到半个月,竟然凑齐了整整128万元。

    2008年秋,天门小学正式建成。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苦等待,终于盼到了这一刻!现在天门小学是永定区占地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一所专门面向农民工子弟学校。全校1400余名学生中80%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校能有今天的变化,真是非常不容易。”楚任杰说,永定区委、区政府为了办学倾力投入,社会各界为了改善孩子们的教学环境作出的无私贡献让人深深感动。“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想方设法让农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为了使流动留守少年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天门小学采取定期走访学生家庭,实行“三个优先”、确保“三个一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翻开教师们的家访档案,全校l200多名学生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生和家长思想动态等一目了然。与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谈及学生,他们娓娓道来。

    五年级学生吴宗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在当地租了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坚持学习,龚红艳老师得知情况后,经常为吴宗奎同学洗衣做饭,令远在外地的孩子父母十分感动。

    没有父爱母爱的童年是孤独无助的,但在天门这所特殊学校里,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温暖和谐的家。当学校得知彭崔和李琴两个孩子的父母在广州打工,他们无人看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就由老师默默承担起来。天门小学教师秦群告诉笔者,“几年时间里,自己为学生承担生活费5000多元,而我们校长付出的更多。虽然我们的工资不高,但支持一个留守儿童安心学习,我们就感到无比快乐。”

    秦群老师说到动情之处眼眶含泪,“我也有孩子,我更深知为人父为人母的心情。作为一名贫困地区的老师,我们无法与条件优越的地方比,但我宁可少吃点、少穿点,也要让留守的孩子们吃好、穿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三、“财政吃紧,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事实上,以天门小学和崇实小学南校区为代表的永定区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办学者的辛勤建设,更离不开永定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

    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自2008年以来,永定区政府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在新城区建设天门小学和崇实小学南校区两校;投入近500万元为敦谊实验小学、澧滨小学各修建一栋教学楼;投入483万元建好教字垭中学、温塘九年制学校、大坪九年制学校3所合格学校。投入近400万元完成张家界五中、解放小学、大庸桥小学等城区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程;投入1000万元完成阳湖坪九年制学校、黄家铺九年制学校、后坪中学、沅古坪中学、且住岗小学等6所合格学校建设。今年,又投入617.3万元建设沙堤中学和合作桥中学两所省级合格学校。

    这些资金投入,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言,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永定区而言,却是笔不小的数字。可是,张家界以旅游为主导型经济对一个地区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为当地百姓带来较快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大,同时还要限制工业,使政府财政吃紧。以永定区为例,直到2009年,该区的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

    尽管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是永定区全区上下的共识。永定区委、区政府领导曾多次在区内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从实施永定综合实力领跑张家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永定区并不是句空话。近年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永定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单列,并优先予以安排,全区每年用近一半的财力投入教育事业发展。2008年,全区共落实教育经费22758.6万元,比上年度增长40%。2009年预算教育经费较上年增加7748万元。今年预算教育经费达2.8亿元,还将在年终时视实际情况予以追加。每年区财政挤出近4000万元,先后落实教职工津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确保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足额按时发放,去年全区教师津补贴人均比2008年增加2000元,住房公积金比例提高到工资总额的5%,今年又增加资金90.6万元支持8所城区学校应负担的校长绩效工资和边远山区教师绩效工资部分,实现了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困惑篇——倾诉心声盼均衡

    一、“资金短缺,老师就自己出工出力搞建设。”

    在永定区,许多农村老师认为进入“前所未有的时代”,教师的工资、待遇(包括福利、补贴、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等)得到政府确保。在永定区,乡村教师的绩效工资由区财政全额拨款,人均1.3万元,一位退休教师高兴地说,现在他每月工资加补贴能拿到2000多元,还有医保,“这在前几年是不敢想的”。

    但仅是保障教师的收入,就已经占永定区每年教育预算50%以上的经费,加上基础建设、危房改造、学校日常办公运转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对于永定区122所学校来说,经费始终是困扰各级办学者的难题。

    来到永定区三家馆乡中心学校,“三家馆中心学校”几个红色油漆大字刷在学校大门上,一条凹凸不平、沙石外露的水泥路从学校门前延伸到校园内不到一米的地方便消失了。学校教务处主任覃伍一说,以前一下雨,操场上全是稀泥,至少一个星期晴天,雨水才会晒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陆续从外面运来沙子和煤渣铺在地上,现在虽然学校的操场和路面没有大的变化,但至少不会始终泥泞了。

    “干什么都需要钱,我现在最愁的是没钱。”三家馆中学校长龚云星今年9月刚刚从官黎坪中学调来。到校后,龚云星做的第一件事是对学校厕所进行修缮。学校唯一的厕所在一个小山坡下,师生入厕要经过一段下坡路,原来的路面因为不平坦,晚上又没有灯光,经常有学生在下坡时不小心摔跟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龚校长想办法找上级部门申请到1万元钱。

    为了节约费用,老师们去市场买来沙石、水泥和瓦片,大家利用十一长假,自己动手把通往厕所的道路修好,补好厕所的屋顶,光是清理厕所淤积的稀泥,就干了整整两天。看到整洁的环境,老师们觉得虽然牺牲了7天长假但值得!

    现在让龚云星校长最头疼的是学校的食堂问题。今年4月,学校原来的食堂因年久失修被拆掉了。龚校长说:“旧的食堂拆除后,学校也想马上建个新的,但是立项后经过预算发现建新食堂需要投入60万元,光是一个锅炉就得8万元,哪里来这么多钱呢?”

    三家馆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全校291人在学校住宿。为了解决师生的吃饭问题,学校在开学时花了3000元修建了两个灶台,搭了一个防雨棚,作为临时的“食堂”。天晴时,每到开饭时间,学生排成两队,打完饭后蹲在操场上用餐。遇上下雨,就只能由老师和师傅把饭菜抬到教学楼走廊或是宿舍门前供师生取用。

    没有锅炉,这个冬天三家馆中学连热水都用不上。入冬以后,师生只能在严寒中默默忍受着。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家馆的风,耳朵吹得聋”。在北风凛冽的山岗上,这所学校的学生也许比城里的孩子更能体会“苦其心志”的道理。

    二、“不加草料,千里马也有跑不动的时候。”

    永定区尹家溪镇官坪中学位于城区和山区的交界地带,走进这所学校,低矮的教学楼,积水的泥泞路面,让人感觉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在这所条件极为简陋的乡村中学一角,一块红绿相间的现代化塑胶篮球场格外引人注意。

    这块篮球场的背后,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2008年7月13日,官坪中学92届校友吴三义、符文胜等一行30人回母校考察。踏进学校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幕让他们震惊——十多年过去了,学校面貌跟90年代初他们读书时一模一样,只是变得更加陈旧破败。吴三义当即表示捐款2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后来学校用这笔钱建起这个现代化篮球场,成为学生课余时间最爱去的活动场地。

    现在,官坪中学校长吕启明每天考虑最多的是怎样多争取经费,用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今天请了一个电工对教学楼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电线已经严重老化,如果不更换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教室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室最多的时候可以坐八九十个学生,太不规范了;教室后面的窗帘也已经破烂不全了……”

    让吕校长发愁的事情还挺多,但目前压力最大的是学校的债务问题。2007年,吕启明成为官坪中学新一任校长,他接手时这所学校负债已经达到近85万,每天来讨债的、要锁校门的人搅得他心神不宁。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学校在普九建设时积累的债务被划掉61万元,但是20多万元没有划掉的债务加上年复一年的利息,又滚动到了4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找老师或者他们的亲戚借的,眼看12月31日就到了,吕校长感到非常担心,“因为他们又会来讨债了,我怕失信,怕当初的承诺让他们再次受到伤害。”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因为区内调整学校布局,尹家溪镇的三坪中学被合并到官坪中学,大量新生和学校债务给这所寄宿制学校带来更大的压力,“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寝室要住八九十个人。”

    学校面临的这些问题也引起永定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开学第一天,区教育局和当地政府领导就来到官坪中学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并校后带来的新债务问题,同时为学校更新100多个铁架床。

    虽然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但这所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直到现在,官坪中学每年考取高中的学生人数和升学率都排在永定区农村初中前两名。

    “不加草料,千里马也有跑不动的时候。”吕启明校长感叹道,过去他当老师的时候,校长就教导老师要努力拼搏,教育好学生,为学校争取荣誉,学校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们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可学校的办学条件却几乎没有得到多大改观。这让长期在这里教书的老师也寒心了,“他会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

    像官坪中学这样需要大量资金改造维修的学校在永定区还有很多。

    三、“搞教学比赛,很多学校找不到35岁以下的老师。”

    说起上崇山,司机眉头一皱,“那得赶紧出发,晚了就下不了山了!”

    崇山位于永定区西南20公里处,海拔1300米,是武陵山脉中最险峻的一段。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山岗上,有一所面向山民子弟的学校——崇山小学,48岁的黄章永校长在这所学校已经坚守了近30年。

    1983年,黄章永作为崇山的第一个高中生回到了家乡。为了让土家族乡民的后代不再当文盲,能像山外的孩子那样接受到好的教育,他毅然选择留下来做一名乡村教师。修建学校没有钱,黄章永不害怕,他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到处争取支援,一方面动员家长想办法。就这样,争取了第一笔建校款5000元;山高路远不方便运输他也不害怕,他和老师一趟趟从山下肩挑手扛,把建校需要的钢筋、水泥、玻璃等材料一担一担从山下运到山上。但这所山区学校没有能接班的老师,让他感到非常担忧。

    “由于这里地处高寒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通讯也不方便,下一次山要两个多小时,上级派来的老师一个都没有留住。”黄章永说:“学校几个老师中,我已经48岁,黄友云57岁,转眼就到退休的时候了。李家慈从18岁开始来这里当代课老师,已经干了22年,今年40岁了。我们退休后,谁来这个学校当老师?”

    黄校长担心师资问题也是永定区很多中小学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尹家溪中心校校长李宗文今年9月刚从双溪桥中心校调来。他介绍说,原来他所在的双溪桥中心校有500多名学生,10多位教师,平均每个教师要教两三门。老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普遍,学语文的改教生物、历史都有可能。

    李宗文发现,师资问题在这所学校同样存在。“音体美就不讲了,能保证正常教学就行了,像外语、物理都没有专业老师,而且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很多年没有进新老师了。”

    由于高中骨干老师非常缺乏,而区里的高中教育又发展比较快,需要大量教师,师资不足就从初中教师中拔高使用,初中教师又从小学拔高使用。从2005年5月到2009年5月,这5年时间全区初中教师整体结构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还恶化了。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指标中,除了学历提高以外,其他都在下降。有的学校,一个专业对口的教师都没有。现在年龄在40岁左右,38~45之间的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65%左右,我们现在很多老师搞教学比赛,要求35岁以下。但很多学校都找不到一个35岁以下的教师。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永定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大瓶颈。近几年,为了破解教师队伍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区委政府花了很大的气力,但受编制的限制,每年只能补充少量的年轻教师,根本无法满足现实教育教学的需求。

    四、“中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亟需政策倾斜”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在永定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区内各项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区学前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幼儿园教育在园人数达到14740人,学龄前三年农村幼儿入园率达80%以上,城市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招生中接受学前教育比例达98%,居全市前列。同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也有所提高,今年秋季,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1%和1.4%。此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加快,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区共考取本科生880名,本科上线率达73.8%,文、理科上线率、录取率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教育经费极度短缺的问题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让这个中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想要实现教育跨越发展的愿望,变得可望而不可及,急需更多政策的倾斜,特别是教育投入上的倾斜。

    “教育投入有限,但是学校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真是捉襟见肘。”去年,胡四龙对区内高中办学水平进行调查时,不少老师反映,学校用在教学教研的经费,所占比例是很低的。“办学条件不足,使得我们很多课程推进都非常困难,就连办学条件最好的张家界一中,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也没有办法开。”

    经费短缺的问题在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统计显示,永定区还有大部分中小学实验室达不到一类标准,绝大多数实验室仪器配备尚不完善,且利用率极低。标准化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浴室锅炉建设还未进行。

    据统计,截至目前,永定区整个教育系统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债学校达68所,占学校总数的55.7%,是影响永定教育快速发展、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在区内很多学校的师生还住着危房,保工资、保运转的资金十分有限,学校要改善办学条件就只能借债,这样教育负债只能是逐年增加,导致运行十分艰难。

    风景是绝版风景,教育是在奋进中谋发展的教育。“期待国家和地方能对我们中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给予更多政策上、资金上的倾斜。”吕启明校长的话,代表了很多永定区教育人的心声。

    (宏火 海霞)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