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突然宣布要来儿子家住
为了避免在一个空间里待,朋友当即建议,在小区给父亲短租个房子。电话那边,父亲已经暴跳如雷,母亲接过电话时,朋友知道自己又撞枪口上了,虽然是远程,火力却不减当年。
供暖季来临的时候,女友的哥哥和老爸之间,也微妙了一把。
由于中原地区不是全城供暖,只有新小区有这待遇。出于人道,住在新小区的哥哥要邀请父母去家里住几个月。这几个月,对老两口和小两口都是挑战。去年的共居,父亲得出结论──老了,千万别丢了自己的领地;儿子也很纠结──自己的家,都不知道进门迈左脚还是右脚了。
于是今年,小的盛情邀请,老的委婉推辞。闹到女友这儿,她费尽心机好言相劝,终于让老爸在供暖当天和平进驻。视频上女友得知,这居然是去年供暖结束后,老爸第一次登儿子的门!
父与子,一个家里的两个男人,在分离的一段空档之后,会突然变得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彼此。从前在一个家,父子无论怎么斗,格局已定事态明朗,谁该服从谁,显而易见。当儿子像细胞一样分离出另一个家,问题就来了。两个男人在一个家里相遇,话语权到底是谁的,这需要调整,也需要认定。
有的父子,一直在斗争,但谁也没服过谁。这类父亲要当老大,不仅是自家的老大,还得是儿子家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在他内心里,儿子就是儿子,就算娶妻生子,在外有头有脸,回到家里跟老爸作对,还是逆子一个。这样的作风,长大了的儿子自然不肯就范。于是,父子之间只要见面就是冤家,从不消停。不止一次听朋友说,和老爸根本不能在一个空间里待,只要几分钟就会擦枪走火。
有的父子,一直在打擦边球,但从未真正交过手。这类父子习惯了彼此观望揣摩,就是没习惯走近对方。他们大事小事均不对接,基本上谁也摸不准对方的心思,很多事情要靠猜,无奈总是南辕北辙。问题像球一样来回踢,最后永远是通过外力或者自然解决。碰上共居一室,彼此之间更多的是沉默,所以干脆守着自己的领地,最尴尬的就是在对方家里安营扎寨。
我知道一对父子,关系很戏剧──儿子是老爸的专职司机。车上经常就父子俩人,不过谁也不搭理谁。老爸说,儿子一年跟他说的话不超过10句。儿子也说,要是一起吃个饭,那静的,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更要命的是,就算有无数的机会直接对话,两个人的沟通永远通过第三方。
还有的家庭,一人专政,不是父亲作了儿子的主,就是儿子夺了父亲的权。形成的过程很复杂,有经济原因,比如儿子啃老所以嘴短,老爸吃儿子的所以腰杆挺不起来;有气场因素,比如老爸就是强儿子再委屈也得投降,或者儿子就是横老爸再窝囊也没办法;也有惯性,从小家里就这样,锁定了就没走出来过……当然,谁都不能保证这类父子就此消停了,逼急了闹革命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现实中的父子之间,绝对不比任何一种组合(母女、母子、父女)关系更简单。在儿子还小尚在摸爬滚打的时候,两个男人可以是战友是同盟,等儿子真正成年,这种关系也随之终结。父亲常常不知道,儿子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男人的,儿子也突然会在一个成长的关节点上,变得有点儿不认识父亲,甚至藐视父亲。这之间有一大段空白,谁也无法弥补,也无法参透。
这是已有权力的一种对接。在变化的空间内,话语权不再像以往那样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儿子的棱角,父亲不曾想到,更不曾遇到;父亲的老态与偏执,在儿子看来也显得有点无从招架。已有的权力在自己家施展,没有问题,到了对方的地盘,就得掂量一下对方的权力,不考虑制衡,只会争端不断。
这也是家庭内部的一场对话。在这场对话中,父子都换了一种角度看待对方。如果说在原生家庭父子之间是上下级,那么儿子建立新家之后,就是两个家庭CEO在对话。套用职场上的战局,如果对面那个CEO曾是你的下属,你能摆好身段,那么,在家庭中你也可以参照以上心理,把对方当一次对手,没有血缘。
这些认识虽然陌生,但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