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难堵台州“房票门”
随着当地相关部门和媒体对“房票门”调查的深入,其中隐藏的诸多漏洞被公布于众,当地房地产业乱象也得到遏制。值得深思的是:当“票证时代”成为往事,“房票”为何会出现在市场经济较为完善的沿海发达城市台州?为何倒卖“房票”能轻而易举获得高额利润?这些漏洞今后当如何填补?而官方的处理结果甫出,更引来众多媒体和网友的质疑: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处理方式,是否有姑息纵容之嫌?
“房票”背后的利益共同体
“房票门”源于2010年11月初。台州工商干部徐道旺涉嫌以“直改名”的形式,加价20万元转让名下一套房产,被当地媒体以“倒卖‘房票’”为由曝光。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加价”部分就是传说中的“房票”,一般是凭关系购买内部房,再转手加价获利。有时候拿“房票”连订(定)金都不用付,而且不通过二手房交易的正规程序,可谓“空手套白狼”。
记者通过在当地的明察暗访得知,倒卖“房票”已是当地公开的秘密,有部分官员参与其中、牟取暴利。“房票”一度在中介机构、网上交易时明码标价。在楼市火爆时,普通百姓花钱买也买不到房子,必须通过买“房票”才能“曲线买房”。“房票”便宜的数万元,高档住宅或大户型的“房票”可以卖到几十万元。
据台州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的张某透露,“房票”一般集中在三种人手里,一是党政干部,二是有实力的中介,三是专门炒房的“黄牛”。
房地产开发企业乐于发售“房票”。一位房产公司销售人员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房产公司希望通过“房票”制造“市场饥饿”,借机更大幅度抬高房价,牟取更多利润。
中介机构更是“房票”的热情推动者。
“房票”交易比一般的二手房交易还要简便,而且收益更高,所以中介机构对此趋之若鹜。据台州市建设规划局调查,台州446家中介,就有110家做过“房票”买卖。
经查,在2010年9235套对外销售的商品房中,以“直改名”方式违规交易的有845套,其中共有56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57套商品房转让改名获利。
“批评教育”式处理被质疑
为回应社会对“房票”事件的质疑,11月中旬,台州市纪委组织专项行动彻查“房票”等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
据台州市纪委新闻发言人项凤日介绍,台州市纪委和相关部门共42人组成了4个清查小组,对2010年以来市区范围内25个新开楼盘9235套房源进行全面调查、核实,重点掌握党政干部及其配偶子女,以及特定关系人在房产交易上存在的问题。
在外围调查和自查申报的基础上,纪委重点对以下三类人进行重点核查:一是自查申报无偿转让获同楼盘同时间出让与市场差价较大的;二是外围已初步查实而本人未自查申报的;三是有检举或媒体曝光的。
围绕“房票”,众多媒体和网友还有许多议论:如官员倒卖“房票”该如何定性,承认问题并上缴不正当所得就免于追究是否得当?由于情况千差万别,怎样甄别究竟是不是利用权力之便牟取利益?
项凤日表示,台州参照上级以往涉及面广人多的专项治理的有效做法,强调“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要求于2010年11月30日前主动向纪委讲清问题,并上交不当所得。
但仍有人心存侥幸,并未按照这条“最后通牒”行事。此次台州市通过核查发现,有18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主动申报或不实申报。
项凤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界定是否“利用职务之便”问题上,证据搜集是一大难题。纪委本着“实事求是、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对违规参与商品房转让改名获利的56名党政干部、事业单位人员,除收缴其不正当收益外,按照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对其中9人进行诫勉谈话,9人责成作出书面检查,38人由所在单位纪检组织进行批评教育。
这样的处理结果引发舆论质疑。有媒体评论称,以“批评、教育”来根治党政干部的违纪毒瘤无异于隔靴搔痒;用“检查、谈话”去斩断房产市场的黑色链条更如同扬汤止沸。思想工作要做,重在事前防微杜渐;依法严惩必行,要在事后警示他人。
根治“房票”还需多管齐下
按照国家规定,已经预售的房子是没有办法再改名字的,这些所谓“直改名”的房子到底是怎么逃过有关部门监管的?
一位当地业内人士披露:“房票”出手时,只要与开发商、房管部门打个招呼,再去房管部门修改一下相关票据就行。对此,有网友提出,除了严查交易各方,加强监管部门自查才能打破这条黑色“利益链”。
“房票”扰乱了行业秩序,助长了房价高企,引发了社会不公。为堵住倒卖“房票”的市场空间,台州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格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的条件和申报资料的审查、严格实行商品房购房实名制、严格限制预售商品房更名、规范商品房预订行为等。
此外,台州将加大对房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斩断”交易渠道。据台州市建设规划局住宅与房地产业处处长李德林介绍,此次发现110家中介机构炒卖“房票”牟利,对这些中介机构已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从事相关中介业务,房屋登记机构暂停受理该中介机构的相关登记手续。
此外,行业制度的不健全与监管缺位问题同时暴露。台州市一位不愿具名的机关干部认为,首先是房源没有实现公开透明,发布权和处置权掌握在部分人手里,当其成为稀缺资源时,就会有人看到其中的利润空间,给了炒卖“房票”牟利的机会。他认为,如果没有实现透明售房,如果通货膨胀带来的保值预期依旧,如果“炒房”发财的机会仍在,“房票”可能如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只不过方式会越来越隐蔽而已。
有专家指出,官员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倒卖“房票”牟利,与房地产市场规范的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房票”问题有没有普遍性,其他地方该不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类似现象,值得反思。这既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关心爱护公职人员、避免使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需要。
记者发稿时获悉,针对这次专项治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台州市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房产交易行为的暂行办法》,将治理房地产领域突出问题作为2011年一项常态工作。
新华社杭州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