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微博能改变老百姓的维权生态吗

本报记者 王俊秀 实习生 王梦婕 张 蕾 高杨清 《 中国青年报 》( 2010年12月28日   02 版)

    2010年,微博,似乎在时尚之余,也成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今年9月16日,江西宜黄钟家遭遇强拆,家人愤而自焚后,钟如九和大姐计划进京伸冤,被当地政府官员堵截。钟家姐妹无处躲藏,在机场洗手间呆了40多分钟。媒体人邓飞通过微博实况直播“女厕攻防战”,引起广大网友关注。在网友围观的压力之下,钟家姐妹赢得了“女厕所攻防战”。

    钟如九的经历,是不是意味着老百姓的维权途径,会从此变得不一样了呢?

    钟如九的“成功”能否复制

    “我觉得钟如九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对此,邓飞回答得非常肯定。邓飞认为,微博是个大喇叭,这个喇叭还可以连接到另外的喇叭。素不相识的网友,只要认为信息有足够的价值,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微博转发,其他的网友还能够继续转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在后信息时代,微博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了公民一个开放的表达平台,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公民可以通过微博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表达权,并且通过看别人的微博获取更多的信息。微博保障了公民的表达权和知情权,受追捧也就不奇怪了。”周孝正表示,微博的流行代表着公民权益意识的觉醒。

    邓飞和周孝正告诉记者,在他们看来,微博维权的例子越来越多。“宜黄绝不是微博维权的绝唱,微博体现着网络民主,会继续流行下去。”

    但全国知名拆迁维权律师王令认为,钟如九的成功目前还很难复制。“目前只是中国微博发展的初级阶段,微博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媒体、维权一线的律师和公众人物,当微博用户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它的边际力量和关注力度都会减小,于是很难达到宜黄事件中的效果,媒体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新闻源头,也将成为新问题。”王令认为,因为现在微博‘刚露尖尖角’,各大网站竞争很激烈,所以各个网站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会有意识地投入精力,持续关注。但是,“谁能保证这些网站在‘做大’、‘人气足了’之后,还会如此关注一些敏感的公众民生话题?”王令律师说。

    “微博力量”是看不见的压力集团

    邓飞认为,“微博维权”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迅速把关注同一问题的博友,联结成一个虚拟的社会组织,在互联网上形成看不见的“压力集团”,甚至把线上行动变成浩大的线下活动,给宜黄县政府这样的地方政府造成压力,迫使政府正视民意。

    单光鼐则用“想象的共同体”来形容上述社会组织。在他看来,有共同的遭遇和类似心理体验的博友,在通过微博的联动后,自然会产生“围观”和“共同努力”的态度。“这种微博维权,给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一个很尖锐、很严肃的课题。”他说,“由于微博无可比拟的即时性、快速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都可以在权益受损时,迅速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政府传统的危机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招架。

    单光鼐最后强调,作为公众,要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推动这个社会往前走,微博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但是在维权的路上,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也不应该局限于微博一种办法。”他认为,官民力量的平衡是微博维权能够走得更远的基本前提。

2010年度微博人物和十大事件出炉
2010:微博让社会减压
微博能改变老百姓的维权生态吗
上访村主任死于“交通事故” 6村民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
tengxc1012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