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1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情色”营救计划的黑色幽默

王学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06日   02 版)

    被关进精神病院14年的湖北竹溪男子郭元荣终于出院了,这得归功于十堰男子彭宝泉等人的精心策划,然后仰仗“媒治”的力量,当地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快同意放人。但十堰市宣传部门称,此事是由彭宝泉等人虚构郭元荣女儿卖身救父,诱导媒体和网民关注,从而把事情搞大,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过,彭宝泉否认此举属欺骗和散布谣言。(《新京报》1月5日)

    策划“卖身救父”的噱头到底是不是欺骗,自有公众评说,我感兴趣的是,此次策划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桩14年的冤案,其间虽经家人无数次营救,均告失败,当被害人郭元荣本人也安于精神病院生活时,一则寥寥数语的网帖,却将其成功地营救了出来,这也太可玩味了。

    从报道中获知,其实彭宝泉他们的营救计划并不那么顺利。开始时,他们在天涯论坛和自己的博客中发帖子,希望引起媒体和网络的注意,但失败了。他们也曾找过媒体,记者们觉得没有新闻点,不予报道。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他们给郭元荣虚拟了一个女儿“郭寒韵”,今年24岁,教师,特别注明“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这样,才使其跻身“热帖榜”,引发网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于是才有了上述皆大欢喜的结局。

    策划是要讲创意的,这则“卖身救父”的帖子的创意就在一个“色”字上。策划者太懂得公众的审美取向了,所以特意在帖子中列出几个关键元素:年轻美貌,有文化,外加处女身。有了这些元素,就具备了吸引眼球的条件。在“卖身救父”新闻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不能在帖子中加入一些情色元素,估计也成不了热帖。这正是策划者精明过人之处。

    此刻,公众已经恍然大悟:郭元荣“被精神病”14年的沉冤,最终还是靠一则虚拟的情色网帖给昭雪了,大家伙说说,这样的黑色幽默是否够格入选吉尼斯世界大全?

    对此,有论者撰文不予认可,理由有二:一来这种不诚实的行为会留下隐患,伤害网络维权的信誉;二来这样的做法也只能仰仗运气,不具有可复制性。还须追问一句:是什么缘故导致彭宝泉他们选择如此非常态的维权形式?

    我将之归纳为三点:

    一是法治不健全,众多“被精神病”案件的轮番上演,表明公民的权益随时有被强权侵害的可能,这本身就说明,当今社会还不是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假如有正常的维权渠道,彭宝泉他们根本无需挖空心思编造这么一则情色谎言。

    二是“媒治”不健全,按理说,一个正常人被当成精神病人治疗14年,这本身就是一则爆炸性新闻,但起初媒体为什么认为网帖的爆料缺乏创意呢?可能是因为这类事件早已见惯不怪,缺乏新闻元素了,但后来为何又争相报道了呢?无非是出现了“卖身救父”的新闻卖点。这恰好击中了“媒治”的软肋,即一心追逐新闻的轰动效应,大凡不够刺激、热闹、缺乏新闻卖点的消息就难以见报。

    三是网民心理不健全,当初他们无视彭的网帖,乃因为太“素”,后来彭加入了一点色情元素,他们就来劲儿了,不但引来10万网友点击,还将其炒到“热帖榜”上去了。

    暂且不论是否只要目的高尚就可以不择手段,我只认准一个死理,即在一个正常人随时有可能被送进精神病院的社会里,一个有正义感的公民用非常规的手段实行自我拯救或拯救他人,往往是迫于无奈。此时,道德只是奢谈。

王学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1月06日 02 版

“情色”营救计划的黑色幽默
不了解农村何以认识中国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式养老困局
精神赡养要法律保障更要道德支撑
“老虎”不打,网络色情难除
颠覆《水浒》 只见绯闻不见仁义
期待“高铁”让回家之路更宜行
取钱有方:一纸文件收30年卫生费
怕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