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0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一周舆情综述

飞越疯人院

祝华新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08日   04 版)

    令人发指的“被精神病”

    1月1日,一个署名“郭寒韵”的求救帖《谁救我爸,精神病院关14年》出现在天涯社区,访问数36万,回复近7000条。曾用微博直播江西宜黄自焚家属“女厕攻防战”的记者邓飞,在新浪微博转发了这段令人发指的遭遇: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公务员郭元荣疑因举报领导,被警方强行关进精神病院。舆论大哗,网民在微博客、BBS和博客上纷纷发声:“放郭元荣回家过年!”1月4日,郭元荣被接回家。1月7日一早,郭元荣在预定接受两家网站在线访谈前夕,被有关方面以“叙旧”的名义接走。

    湖北政府新闻网站荆楚网挂出竹溪县委外宣办的“申明”,县委宣传部官员坚称,郭元荣“言行异常,已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因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院是“铁打的事实”,“程序合法”,不是打击报复,让网民再次大跌眼镜。此前,十堰人彭宝泉等曾因上访被送进当地精神病院。邓飞在微博中感言:“十堰太被动了。一个人犯下同样的错连续三次,人家还会信任你吗?”

    针对这起“《飞越疯人院》现实版”,天津网友“晚睡早起”感叹:“十堰市果然厉害,精神病院都能当监狱使了,厉害厉害!”腾讯北京网友惊诧:“公安机关侦查发现郭精神异常,太恐怖了,侦查还有这种功能啊,程序从哪里合法了?”

    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王松苗的“人民时评”,提出对“医院的收治程序,以及行政执法部门的阳光操作”作出规定,防止“迫害性强制”,防止公权力滥用,免除公民“被精神病”的恐惧。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舆情热点急剧上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技巧严重滞后。从前年的巴东邓玉娇案、石首骚乱、荆州“挟尸要价”,去年的厅官太太省委门前被“信访专班”殴打,到几个“被精神病”案,公权力的骄横和颟顸给网民印象深刻。资深报人周瑞金撰文警告:这一系列公共事件反映了地方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没什么长进,他们应学习现代多种利益群体和多种传播渠道背景下的执政艺术,切实改进执政能力,学会在舆论监督中执政,在“杂音”中执政。

    碾轧致死又是“意外死亡”?

    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上传互联网,引起巨大的愤怒。1月3日,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居民李莉,因试图阻止挖掘机在自家门口施工,被碾轧致死。但施工车并没有停下,据网民称,现场的公安、水利部门工作人员视而不见,甚至嬉皮笑脸。随后,正阳县委宣传部称死者是“自己不慎滑倒在挖掘机下”,属于意外死亡;而工作人员在死亡现场面带微笑的“视频画面很不清晰,很难说明问题”。

    网友田德政愤怒反讽:我眼神再不好,还是看得到现场的那些穿制服者的笑脸,可是你我他看清楚了没有用,有关部门“没看清楚”!新浪昆明网友感慨:“看了这个还怀疑老钱的死吗?已明目张胆到这个地步了!”郑州手机网友推测:“我敢打赌这次事件处理到最后,村民是滑倒死的,司机绳之以法,事情就此结束。”

    凯迪网友“苗蛮子”感到悲哀:我们看不到官方哪怕一丁点的诚意,更看不到一丁点对事实的尊重,而是充斥着无赖式的狡辩和有意模糊。网友“激情老道”叹息:“地方政府和地方司法往往是案件的当事另一方,其实已经在多数时候丧失了司法资格,由他们来处理重大案件,只会越搞越糟。”

    2011年第一网络红人

    新年伊始,一个早已流行的IT程序员笑话被网友翻出,迅速走红互联网,这就是与金庸小说中的少林扫地僧有一拼的“扫地老太”。

    “据说在每一所高校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她经过一个博士生身边,扫一眼厚厚的论文集,会低声提醒对方说:第134条文献引用错误。”

    “据说在每一个期货公司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她经过每一个交易者的身边,扫一眼他身前的电脑,会低声提醒对方:小心,有色要跳水了。”

    “据说在每一个论坛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他经过每一个‘楼主’身边,扫一眼屏幕上的报帖子,会低声提醒对方说:小心,这个帖子是要被‘跨省’的。” 

    “据说在每一个律师事务所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她经过一位律师的身边,扫一眼桌上的文件,会小声地提醒道:小心,他爸是李刚。”

    这位2011年第一网络红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当下民众情绪的温度计。楼价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刺痛了总理的心”,社会不公和官员贪腐、不当执法引发民心的离散。高深莫测的“扫地神太”,给网民内心的沉重和无奈一份无厘头的排遣。在这个“千年极寒”里,政府如何给民众送去一份温暖、宽容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讨薪不再是农民工主流诉求
飞越疯人院
上海:“胶囊旅馆”即将开业
晋江打造企业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