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0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品牌之都走上企业文化提升之路

晋江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08日   04 版)

    近日,在中国“品牌之都”福建省晋江市,恒安、利郎、安踏、七匹狼等一系列名闻遐迩的品牌共同拥有了一个新称号——“2010年度中国品牌之都关爱员工百佳企业”。

    评选关爱员工百佳企业,是晋江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之一。此次评选的一大亮点,是名列前茅的企业不仅有鞋服这一当地传统行业的大品牌,还有华泰、佶龙机械、天守机构等包括陶瓷、机械、皮革、食品、新材料、雨伞等多个行业的企业。

    评选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评选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晋江各个行业众多企业当中营造“比学赶超”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为广大晋江企业树立一批标杆,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用工条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

    此次评选出来的百强企业,将成为晋江的“城市名牌”,它代表着晋江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作为以民营企业发展闻名全国的城市,晋江拥有1万多家民营企业,在探索传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今年晋江将目光瞄准了企业文化建设,多措并举,帮助晋江企业对内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企业文化协会搭建政企互动共建企业文化的桥梁

    “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从此,晋江广大企业有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对于晋江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是2010年3月26日,在晋江市企业文化协会成立仪式上,晋江企业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庆先所言。在成立大会上,特步、利郎、诺奇、七匹狼、鑫华等37家企业率先加入了晋江市企业文化协会首届理事会。

    2010年7月中旬,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市企业文化协会联合举办了首期“企业文化之旅”活动。活动邀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北大纵横咨询公司、泉州1977创意咨询公司等41家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到七匹狼、361°、百宏等7家不同类型企业参观调研、座谈交流。

    2010年10月底,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晋江市报送的《政企互动构筑非公企业精神文化家园》在大会上做交流。晋江市企业文化协会作为唯一一家以地区为单位的协会被整体推介。

    企业文化提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灵魂

    晋江的许多民营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升?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对企业上市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规模企业和后备企业越来越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尤显迫切和需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树立和实践也尤显迫切和重要。

    不管是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制度建设、还是企业的生产研发、产品制作、产品营销,都要“研究人、用好人、满足人”,既要把内部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摸清楚、满足好,又要把消费者心理研究透、满足好。对人的所思所想、价值取向、文化心态、身心素养都是有必要研究的,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企业文化若得不到提升,就难以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抱着这种想法,2010年7月16日,晋江市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正式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建立全省首个民企文化智囊团,为晋江民营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

    晋江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共建将开启政府、企业与高校之间资源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通过合作共建,将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成为晋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端智囊;成为晋江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有力助手。

    根据协议,今后晋江将择机委托厦大管理学院组织举办学习培训班,帮助晋江企业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企业文化专干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并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把脉、总结和推介。此外,晋江也将成为厦大管理学院调研实习基地,使企业能寻找到急需的优秀人才,也为该院的优秀人才提供理想的事业平台。

    晋江市企业文化协会负责人表示,晋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工厂式积累、创牌、上市等阶段后,眼下又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和关键点。在国家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晋江民营企业开始谋求打造百年老店。其间,作为灵魂的企业文化开始备受当地政府和企业界的强烈关注。

    其实,晋江一些企业早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七匹狼公司,“挑战人生、锐意进取”的狼族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在这里,狼文化正成为每个员工自我激励的精神动力,并外化为员工自我的人格特质。在品牌文化的引领下,这家服装界的品牌企业,多年保持了销售额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正在向百亿元销售目标挺进。而在晋江百宏集团,上万名外来工中有1500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夫妻工,厂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一应俱全。完善的配套服务,让这家民营纺织企业更像是一个小社会。公司副总经理徐红民说:“我们这类原料型生产企业,生产线上的工作非常枯燥,普遍缺工,我们以贴心的服务留住员工的心,也就留住了人,目前我们的招工一呼百应。”

    眼下,打造一流的、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众多晋江民营企业的共识。长期关注泉州民营企业成长的厦大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波认为,在经济大转型阶段,企业文化往往是一块试金石——具备优秀文化的企业能脱颖而出,而文化软实力欠佳的企业,可能会更加默默无闻。

    这几年,七匹狼、安踏、劲霸等一批晋江品牌企业,高举企业文化旗帜,为闽企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了先机,成为福建发展的一支先锋劲旅。

    满足员工需求才能提升企业文化

    要提升企业文化,归根结底,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企业文化能不能在企业内部培育形成并获得提升,关键在于是否为广大员工所认同、拥护、践行。

    晋江市有关部门进行调研观察后发现,员工队伍比较稳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一般企业文化建设都较为成功。这种成功体现在对员工生产和生活条件、正当权益维护、自我价值实现、精神文化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尊重和满足,并通过人性化、合理化的措施予以保障。

    晋江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携家带口不在少数,构建温馨家园、解除员工后顾之忧是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前提。

    在晋江,许多公司专门为夫妻工建立了“夫妻房”宿舍楼,“夫妻房”最多的企业是福建百宏集团有限公司,共有1500多套,占总数的五分之二;有的企业投资30多万元建立配套齐全的幼儿园,吸纳150位员工子女就读;还有许多企业主动安排员工子女就近入学,购买大巴车、聘请司机护送学生上下学,通过“爱心直通车”使父母放心、安心。

    而在满足企业员工成长诉求方面,晋江许多企业不断致力于培育“成长文化”,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人才育、用、留机制,也帮助员工开发并发展个人胜任能力和技能。

    恒安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恒安MBA研修班”,在集团内部设立培训基金,成立企业网上党校,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一支拥有90名内训师的师资队伍,每年培训费用达上千万,使员工学有平台、学有空间、学有保障;而泉州轻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则发挥教学、教研优势,通过与晋江企业实现资源对接,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培育企业、高校、员工共同成长的摇篮。

    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方面,晋江许多企业通过组织开展创新主题活动、评选优秀员工、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为优秀员工、技术能手、创新人才提供展示自我、脱颖而出的平台,不断激发活力。

    德尔惠(中国)有限公司建立“德尔惠创新基金”,对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员工予以物质奖励,近两年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达100多条,各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80多项。七匹狼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提案建议”活动,对提案者表彰奖励,近三年收到有效提案建议200多条,创效益500多万元。

    晋江民营企业员工中“80后”、“90后”新生代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年轻人,许多公司已经致力于寻找他们的新型需求,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已成为企业保障员工文化权益的必需举措。

    大型职工剧院、图书馆、健身房、网吧等,一系列文体设施在晋江企业中比比皆是,企业文化节、青年文化节、K歌比赛、职工运动会等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不少企业还立足公司实际创设公司内部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可视网络”和宣传橱窗等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吸引员工参与,增进彼此沟通,营造文化氛围。

    在素有扶贫济困慈善传统的晋江,帮扶救助困难员工也成为许多企业打造“关爱文化”的载体。例如,恒安集团成立“恒安基金会”,清美(中国)有限公司设立“爱心救护专项基金”,九牧王公司承诺对生产一线员工或家属“生病只要打电话,5分钟赶到”,德尔惠公司为职工统一办理社保、资助员工子女就读等。这些点滴的关怀,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落到了实处。

    “晋江产业特点所带来的百万来晋务工人员这一庞大队伍的思想、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晋江市委领导表示,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做好了,百万来晋务工人员的思想才能稳定,用工环境才能和谐,新晋江人和晋江人才能够融合一体,才能共同为晋江建设多做贡献。

讨薪不再是农民工主流诉求
飞越疯人院
上海:“胶囊旅馆”即将开业
晋江打造企业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