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在人生的舞台历练 在电大的课堂升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0日   06 版)

    2010年11月2日,中国广告协会原会展部主任何其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路盛章、梅高(中国)副总裁董立津在2010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现场挑起大拇指:作品水平超乎想象,电大广告专业教学水平和电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令人赞叹。8月,在另一个比赛现场,许多媒体记者就已经发出赞叹:一个大学的比赛居然有如此的规模,而学生参赛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2010年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及法学、工商管理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历时一年,44家省级电大及中央电大直属学院、中央电大八一学院、中央电大总参学院、中央电大空军学院、西藏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等全部参加比赛,提交作品3000余个。案例之鲜活、作品思路之广阔,让人不禁对电大教育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开放的课堂培养开放的思维

    来自北京电大东城分校的陈称是一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子,今年22岁的她是北京晨报社发行部一名普通员工,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出于对广告的热爱,她又步入电大校门,学习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广告学课程,她和另外两位同学组成的创作团队凭借《人良则食安》的优秀作品,一路过关斩将,赢得2010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她们的作品提出了良心是食品安全保障前提的理念,并且巧妙地运用汉字的拆字法,将平面、黑色的“人”与立体摆拍的红豆组成的“良”组合成“食”字,既体现出创意,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简洁,耐人寻味。

    比赛中还有很多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同获一等奖的北京电大石景山分校的霍新丽,在“激情24小时即兴创作”中,以“孟母三迁”、“韦编三绝”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为创意切入点,较好地诠释了“我心中的电大”、“就在身边”和“注重实践”特点,既有动漫式的活泼幽默,又富文化意味,显现出电大学子良好的综合素养。获三等奖的作品,是湖南电大湘潭分校曹卫祥设计的《我的大学》,整个广告画面由电大不同时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的校友为主人公,人物形象各具风采,体现出电大“开放教育”、“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

    “很震撼”,这是何其源评委面对参赛作品时的最大感受。这位资深广告人在总结发言中连用了几个“很震撼”,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激动的心情。路盛章评委表达了大赛给他带来的惊喜,“没想到电大学生的水平这么高,他们体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与普通高校的学生没有差别。”

    “激情24小时即兴创作”是大赛的亮点环节。来自天津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的刘琦,直到深夜还在埋头创作,并最终获得二等奖。谈到难忘的“24小时”,他的心情仍很激动,“很激情,很刺激,大家都在封闭的环境中,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创作,才能看出真正的实力。”本次大赛评委、曾担任过戛纳国际广告节评委的路盛章教授指出,戛纳广告节也有“24小时激情创作”,但没有现场展示提问,这样的大赛设计是电大的创造,对推进教学很有好处。专家评委的现场点评,也将参赛师生的专业热情激发到一个新高度。评审时,拄着双拐站在台上的刘琦无比自信,思想已超越身体的不便而自由飞翔。对于所有参赛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绝好的历练。

    在这场比赛中,学生开放的思维确实令人感到震撼,而这一切源自电大开放的课堂、开放式的学习。

    社会的属性造就实践的升华

    电大96%以上的毕业生都是在职人员。作为已获得工作岗位的学生,进入电大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谋求就业机会,而是为了提升自我技能,为未来获得持续性竞争力。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老师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和弹性,电大的学习也成为在职人员既不离岗又能充电的最佳途径。

    一位医学博士报考上海电大的法学专业本科,他说,电大“帮助自己更好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完成自身能力的增值。”

    中央电大在全国进行的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电大毕业生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达85%,这说明电大培养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是受欢迎的,电大毕业生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8月,一支媒体采访团在观摩2010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法学、工商管理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时,惊叹于学生参赛案例之鲜活,绝非印象中辩论赛常有的纸上谈兵。由于电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社会在职人员,因此,学生所提交的参赛作品均是在自身工作过程中所遇、所见的实际案例,既是对学生自身学习的检验,也是与全国电大其它地区同学的一次交流。参加现场比赛的学生还能得到由电大系统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的现场点评。同时,这些由学生提交的案例作品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电大案例教学的内容,许多优秀的案例作品甚至有可能编入电大教材,使更多的电大学生受益。值得关注的是,在法学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中夺冠的东莞电大,选手绝大多数来自当地的公检法部门。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不断加快,这些因素使得人才的定义发生了变化。按照有关说法,人才须具备“可雇佣性”,对于雇主来说,可以雇佣的就是人才,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雇佣性”至关重要。电大正是为这些在职人员提升“可雇佣性”提供了机会。在电大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学习者工作的稳定性,更为学习者参加岗位竞争提供了条件。而电大基于远程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等能力得到锻炼,再加上在职成人本身具备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电大毕业生的优势也就更加凸现出来。

    今日的辉煌源自光辉的历史

    1981年8月5日,由北京、上海、辽宁电大共同发起,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山东电大参加的十省(市区)电大学生数学竞赛拉开帷幕。华罗庚教授作为竞赛委员会主任,审阅了试题,并特意写下热情洋溢的贺信,称赞“电视大学,英才荟萃”,并热切期望“电大这所全国最大的大学,为四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率领上海电大学生参赛的赵丁夫(时任上海市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会长)赋满庭芳词云:“竞赛数学,盛况前未有。华老贺信情烈,诸同学精神抖擞。”虽然7月末辽南地区的暴雨给竞赛的进行造成很多困难,但华罗庚的关心和教诲使参赛学生受到很大鼓舞,较好地发挥了水平。由北京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竞赛给予很高评价:“这次数学竞赛,从试题的难度来看,不低于工科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平。从考试试卷看,电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基本概念比较清楚,运算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成绩令人满意。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视大学这所新型高等学校有较好的教学质量。”

    此后不久,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物理竞赛在河北举行,16个省市电大参加,钱伟长到会。开放教育试点启动后,中央电大在全国电大范围内组织了多次有较大影响的学生竞赛活动,如“我与电大”英语演讲竞赛、全国电大会计模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等。这些比赛对于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提升了电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时隔30年,2010年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及法学、工商管理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的参赛作品,不仅体现了电大教育的优越性,更体现出学生们对电大的认同和热爱,深深触动每个电大人的内心。中央电大副校长、大赛评委会主任严冰体验尤其深刻:“对于我这样一个在电大工作近30年的老教育工作者来说,从同学们的作品中,让我感受到一生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何菁  温书宇  晋洪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1月10日 06 版

江西百名高校团干“接地气”
北京团组织筹资1860万元送温暖
武广高铁首试实名制售票
“需要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大陆
安徽希望工程慈善晚宴募资600多万元
在人生的舞台历练 在电大的课堂升华
编织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
巨额卖地收入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