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1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上海市一政协委员提案直陈“科研官本位”弊病

科研应姓“科”不姓“官”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6日   02 版)

    新华社上海1月15日电(记者张建松  罗争光  许晓青)“当前,我国科技硬件的投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科研机构甚至不亚于国外发达国家。但是,科技投入和产出为什么总是不成比例呢?究其原因,科研官本位难辞其咎。”

    在上海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王绍华提交的一份提案,陈述当前国内科研机构“科研官本位”的诸多弊病,并开出“对症药方”。

    “相当数量的科研人员刚有点科研成绩就被提升为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干部。由于文山会海加之繁忙的日常管理工作,很难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做科研工作。对于自身不适合做管理工作的优秀科技人员来说,更是苦不堪言,这完全是科技人才的错用和浪费。”王绍华说。

    王绍华就在一家科学研究所工作。他坦言:“其实,很多优秀科技人员不是想当官,也不善于当官,只是因为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有官衔可以争取到更多的科研资源而已。”

    “科研官本位现象导致具有官衔的科技人员经费多,甚至闲置浪费;长期立足于科技第一线、无官衔的科技人员得不到充足的科研经费,长此以往会出现恶性循环。”王绍华说,“况且,拥有官衔的科技人员非常忙碌,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很少,真正做事的是团队内的研究生和其他科技人员,也限制了科研水平的发挥。”

    王绍华呼吁,科研应该姓“科”不是姓“官”。要充分利用好科技资源这一杠杆,保证科技经费大部分倾向无官职的科技人员,吸引一批优秀科技人员重返科研一线。

    同时,要充分发挥项目立项和成果评审及评奖的作用,不能坚持6~8个月以上在实验室工作的科技人员,不能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成果评审要增加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进实验室工作时间的考评;项目评奖时,获奖名单要严格审查,必须是真正从事此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骨干。

    王绍华还建议,我国科技领军人物应立足从科研第一线项目负责人中遴选,尽量减少具有单位领导身份的科技人员。因为国内外的实践早已证明,优秀的科研成果必须是深入科研第一线才能取得的。

春运“一票难求” 4年后将成历史
科技支撑河南粮食连续五年超千亿斤
第三届“节庆中华奖”评选启动
泥人工匠献艺京城
科研应姓“科”不姓“官”
穿衣服如同穿上“空调”
22条政策促建云南“桥头堡”
安徽17市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
撞死一条狗 罚跪一小时
辽宁:党建带团建 “实带”更“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