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湖北武汉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的孩子现在已经通过了一所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笔试和面试作准备。对于笔试,我和孩子都比较自信,但对面试则有些担心。我想通过贵报编辑部向大学里负责自主招生的老师咨询一下,自主招生面试都侧重于考查什么能力和素质,我们该为面试作哪些准备?
一个焦急的妈妈
这些年来,赵桂敏见过各式各样的申请材料。前些天,这位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就带领下属,审查了上万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申请书,都是希望参加自主招生的高中生寄来的。
掂量起来,有的薄薄一页,分量却重;有的看上去简直是一本书的厚度,翻开一看,令人有点失望。“你的材料再厚,没有含金量,就没用。”赵桂敏说。
自主招生是全国统一高考改革的产物。教育部向部分大学“放权”,允许它们在高考前几个月自行组织考试,提前选拔一批素质突出的学生。中选者仍要参加高考,但可获降分录取的“优惠”,幅度甚至可达三四十分。
近10年来,从早期的个别试点到如今逐渐扩大,全国已有80多所高校获得了自主招生权限。
前几年,有的名校甚至将10%的招生名额留给了自主招生。2011年,教育部重申,自主招生所占生源的比例不能超过5%。即便如此,由于各高校普遍“用足”了政策,在这些高校,每20个学生就有至少1个属于自主招生。
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自主招生不再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通过这条越来越宽的“捷径”,提前锁定了心仪的大学。
但是,自主招生考试不比高考容易。在笔试环节之后,多数高校要求考生参加面试,直接面对考官挑剔的目光。这些考官都是教学、科研一线的学者,而非招办工作人员。招办的任务是,邀请专家命题,组织考务工作。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王新生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官,曾多次担任面试小组的组长,也出过试题。
面试期间的大学校园通常是这样的:场外,家长们翘首以盼的热闹场面不亚于高考考点。场内,面试小组由3位考官组成,成员文理搭配。考生通过抓阄分成小组。一个学生小组入场时,其他小组在门外候场。由于考生多、考官少,很少有考生能单独参加“会审”。
一场考试中,考生通常先抽签选择一道题目,在简短的准备时间过后,开始回答。
第一个抢答的学生有利有弊:这名学生的勇气与敏捷令人欣赏,但准备时间明显不足,容易出现漏洞。而最后回答的学生可以充分“吸收”前几位竞争者的答案,可是由于别人把容易想到的先说了,留给最后一位“标新立异”的机会就所剩无几了。
在南开大学,每组学生的面试时间在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组有10名考生,平均每人只有两分钟的时间来展示自己。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有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以至于考官不得不中途打断。也有的学生十分紧张,回答问题畏首畏尾。
王新生教授见过的考生五花八门。有的是抱着吉他入场的,直接问老师自己能不能弹奏一曲,展示一下才艺,以为这样就会给自己加分。也有的考生作自我介绍时非要谈一谈个人星座与命运。
还有一名学生强调自己擅长诗歌朗诵。接下来,他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地通过一首长诗展现了自己的这项天赋——这首诗长到考官不得不示意他停下来。
王新生说,考生卖命地表现自己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大学教授的眼界固然高,也并不是一味喜好奇人异事的。考生没有必要刻意表演,也不必追求时髦,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很重要。
他说,考官通常比较宽容。有的学生打着很重的发胶,“像个歌星”,但考官并不会因为此人不太像“好学生”就将其打入另类。
随着自主招生的扩大,有的中学生就像应对高考那样,到处搜罗名校的考题,特别是那些“怪题”,提前准备答案。王新生认为,刻意去准备是没有意义的。
他说,自主招生的面试一般不会考核“孔子生于哪一年”、“法国大革命的时间”等具体知识,而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不存在标准答案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和价值观。
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陈建洪对记者举例说,该院给考生出过一道题目,“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你的论证比论点更重要”——持什么观点都可以,但在说明原因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赵桂敏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不会故意出一些刁钻的题目去为难考生。”她认为,自主招生看重考生的反应敏捷、思维缜密,但不应过于强调一些“跑偏”的东西。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见过各大高校一些“极其古怪”的自主招生试题。他对此感到忧虑:“我感到这些试题的立意并不是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潜力等,而是测试‘鬼才’、‘神才’用的,这会形成错误的导向。”他认为,一些“神仙魔鬼”才能应对的偏题怪题,让考生通过“钻牛角尖”来显示奇异怪才,会使中学生跟着“走偏”。
这些年来,王新生面试过一届又一届考生,但能听到“出乎意料的回答”的考生并不多。他说,虽然老师很希望听到独特的见解,但绝大多数考生表现得“过于规范”。由于害怕冒险,担心失分,考生会倾向于陈述一个中庸的、稳妥的观点,这样至少能够拿到“基本分”。这种做法,就像写高考作文一样——“不敢出彩”。
小贴士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桂敏提醒:拥有特长的中学生应注意,除了高考之外,目前存在很多升入大学的正规途径,与高考相比堪称“捷径”。在高考半年多之前,通常在秋季,各大高校会陆续发布高水平运动员、文艺特长生、保送生、外语小语种考生、自主招生等的选拔办法。入选者往往可以得到较大的“优惠”。有的免于参加高考,有的通过单独考试,直接升入大学;有的可以在高考录取线下降分录取。比如一些体育成绩突出的特长生,可以不参加统考,或高考达到“二本”录取线的65%就可升入重点大学。不过,各大高校的此类招生办法和进入门槛不尽相同,考生应多关注各大高校招生网站,充分了解信息,以免贻误时机。
本报记者 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