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纪录片更应关注“人的存在”

陈才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9日   02 版)

    央视纪录片频道自元旦开播后,引起广泛关注。开播仅数天,在新浪微博中关于“央视纪录片频道”的讨论已近3000条。没有紧张的剧情,也没大腕儿撑场,甚至没有插播广告,仅靠“画面配解说”就让许多观众放下遥控器,安静地看完一集集纪录片。新近一份调查显示,85.9%的人去年看过纪录片,58.0%的人期待讲述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中国青年报》1月18日)

    笔者也是纪录片爱好者,在没有专门频道之前,我和其他同好只能通过Discovery或不多的电视台自办节目欣赏纪录片,因此对于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开播,由衷地高兴。

    不过,央视纪录片频道给我的一个感觉是,不“接地气”,缺乏对现实和当下的关照;过于注重器物层面的关注,而少对人的心灵和生存境遇的关注。在其播出的纪录片中,较少看到“人的存在”。

    先看几部“新年特别策划”的片子:《故宫Ⅱ》,延续第一部庄重大气的风格,营造一座恢宏的影像博物院;《丝路》,纪录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南海Ⅰ号》:第一次全景纪录千年古船“南海Ⅰ号”沉船的发现、考察和打捞保护的过程。2011年将推出的“国产精品节目”:《美丽中国》,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玉石传奇》:全景式展现中华玉文化,重现原始社会到清王朝长达5000年跨度的历史场景;《颐和园》:深度解读颐和园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内涵;《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以中国眼光、现代立场,看东西方卢浮宫和紫禁城两座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上述纪录片从题材到内容,离咱老百姓的生活都有不小距离。这样的纪录片并非不能拍、不能播,而是全都如此,观众也会审美疲劳。

    我一直记得一部叫《空山》的纪录片,它以大巴山区一个因缺水而贫穷的村落为背景,描述了山民贫困而不消极,艰辛而不乏乐观的生活状态。这部片子感动了很多人,也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它的感人处,不是因为地理风光,而是地理风光中人的故事。

    像《空山》这样的片子,今天是越来越少了。原《东方时空》总制片时间也表示:“电视台不约而同都在做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而不愿碰身边的人和事。”用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张国涛的话说就是:关注个体生命与生存状态的纪录片消失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更多是宏大叙事、重构历史的作品,从以往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纪录,代之而来的是奇观化、猎奇化、技术至上的影像。(《新京报》1月6日)

    真正的纪录片,更应关注“人的存在”,要真实地记录生活、记录社会,其中心、焦点理应是人。央视已故纪录片导演陈虻曾经说过:“纪录片的最终结果是和社会发生关联。中国纪录片创作者必须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现实的土地上来,关注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的生命和基础。”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少好的纪录片,也不乏有想法的纪录片创作者,但他们的作品,却似乎难入“主流媒体”的法眼,因此只能选择“地下生存”,如林鑫的《三里洞》、王兵的《铁西区》、杜海滨的《铁路沿线》、欧宁的《煤市街》……什么时候,我们能从电视荧屏上观赏到这些作品,才真正可以说,中国纪录片的春天来了。

70年后,我们的房子何处安放
在怀疑一切中举步维艰
买官者的官帽是否都已收回
从当当网骂国际投行中猛醒过来
政府的温暖不能毁在“最后一步”
城管的大票子
纪录片更应关注“人的存在”
公安微博怎能独独关注AV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