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越往身上压担子,他们干得越起劲儿

中建“铁军”打造“南京速度”

本报记者 李剑平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20日   06 版)

    20多年前,中建人在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造了“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如今,中建两万名青年参建者在京沪高铁建设现场打造“永争第一,挑战奇迹”的“南京速度”。 

    45.8万平方米的南京南站属于京沪高铁全线五大控制性工程之一,今年6月建成通车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中建南京南站项目经理唐建华说,和平年代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就像打硬仗一样,特别能考验人,特别能锻炼队伍。

    “80后”、“90后”决战南京“孤岛”

    运材料的汽车堵在了南广场外,西边的施工便道不畅通……陈金勇“两班”连轴转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又被电话召回工作岗位,继续指挥南京南站施工现场的车辆通行。 

    事后,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刘文建为自己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感到歉疚。不过,他知道重点工程建设时不我待,进出通道堵上一分钟,施工现场就要耗费一小时。大家都不得不“五加二”、“白加黑”地干。 

    中建董事长、党组书记易军曾表示,“南京南站的建设难度、规模与影响力都是巨大的,是中建人的‘一号工程’”。摆在中建人眼前的是工期紧、任务重、资源投入大、立体交叉作业多等诸多重大考验。

    建设高峰时期,仅中建就有两万多名“80后”、“90后”在这个“孤岛”上施工。中建副总裁兼南京南站项目指挥长马泽平说,人员的组织调度、材料的运输保障难度相当于一场“百团大战”。中建人在顺利完成新武汉站、沪杭客专等工程后,又一次挑战世界铁路站房建设的奇迹。

    “桥建合一”的新型结构把南京南站地铁、铁路桥梁与站房融为一体,时速350公里的火车从正线桥通过时不减速,所产生的风动压相当于18级风的强度,承轨层的劲性框结构必须牢不可破。宫文超所在的架子一队就是负责浇筑站房主体工程。 

    宫文超说,南站要求无桩式清水混凝土承重柱一次性成型,不加任何装饰就达到车站正式运营的美观标准。为了确保施工中万无一失,他们事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南站北广场浇筑一根实验柱;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请来混凝土“震荡”专家给青年工人传帮带。 

    中建八局装饰公司副总经理刘子成在现场指挥5000多名装饰、装修工人创造条件、见缝插针地工作。他说,以往承建的重大工程都是按着土建、安装、装修的不同时间进程安排作业,现在南站建设齐头并进,上边浇筑混凝土,下边安装自动扶梯;左边搭建钢结构,右边安装玻璃幕墙。不过,这些丝毫不影响大伙儿朝高标准、高品质的“鲁班奖”工程冲刺。

    爬行机器人推动空中“巨无霸”

    总用钢量超过北京“鸟巢”的南京南站主体钢结构工程,需要用11万多吨钢材、4万多件构件。中建八局副总经理裴正强说,屋顶网架近10万平方米,要在40米高空安装、移动11榀210米长、45米宽的万吨屋顶难于上青天。 

    清华大学博士、中建技术中心钢结构负责人林冰说,从国际宏观背景来看,建筑滑移技术比较成熟,可国内在两条磨擦力不等的轨道上滑移时,同步性与速度控制存在缺陷,但这次南京南站要在高空4条轨道上滑移万吨“巨无霸”。 

    林冰与海归博士孙建运、工程智能化研究中心韦永斌带领一群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研究生、本科生吃“螃蟹”,即自主创新爬行机器人技术。这要求多轨道滑移同步误差控制在百分之一毫米,以及1万多吨的网架高空滑移时的应力监测与同步测距。

    从优化施工方案,到万吨屋顶网架顶升、滑移,以及支撑体系的仿真计算与实验,林冰等人经常干到半夜两三点钟。最终,经过课题组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孕育”,爬行机器人在2010年10月22日首次走上滑移平台。“巨无霸”在高空中每移动一步,所有实时监控的结构检测、应力检测与变形检测数据,都与之前计算机仿真试验的数据与规律基本相符。 

    让青年人去超越自己

    “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超人用。”去年从沈阳建筑大学毕业的宫瑾谈及在南站工作经历时说。她是现场屈指可数的女工程技术人员,同样跟着架子队工人下工地,抬搅拌机,卸网架构件,没有享受任何性别方面的优待。

    宫瑾与恋人俞炳臻把婚礼一再推迟。现在夫妻俩人虽然同在南站施工现场工作,但一个在地面上从事工程测绘、计算,另一个则在地下室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作息时间又不一样,一连好几周都见不着面。“恋人不能相聚,婚期再三推迟,家庭无法团圆。”刘文建说,这些城市“小资”们无法忍受的事情在南站施工的青年人看来却是家常便饭。 

    “中建人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与忘我牺牲,执行坚决的‘铁军’文化密不可分。”中建八局董事长黄克斯说。中建董事长易军在工地上打着点滴都不下火线,曾主持建设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总指挥、原中建八局董事长兼该项目总顾问梁新向在南站现场风风火火……第一架子队队长戚肇刚看到“头儿们”都这么玩命干了,自己在混凝土浇筑现场24小时没有合眼,哪怕累倒在工地上把腰损伤了也不肯离开工地。第六架子队责任工程师陈隆则自我打气:“决不做半途而废的‘逃兵’,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笑到最后。” 

    让中建团委书记朱辉最感动的是,南京南站建设现场的这些“80后”、“90后”,他们吃苦耐劳,不讲条件,越往他们身上压担子,他们干得越起劲。

    建设事业超常规发展,给了这些年轻人更多的成长机会,中建把年轻人当作“老人”重用,即将从南京南站飞驰而过的京沪高速火车,承载了参建者扬帆远航的梦想,拉开了青年人全面成长的序幕。 

    本报南京1月19日电

中建“铁军”打造“南京速度”
贫寒小伙缉私献身 百万捐款告慰英魂
“快乐学校”在延续
上海居转户新政惠及无房者
江苏乡村青年文化节 科技“唱”主角
浙江海邦人才基金设立
丹东启动大型公益培训活动
40年来最强降雪横扫湖南
顺应时代潮流 推进伙伴合作
登高望远 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