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22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蒙巴萨城:只有死亡才能让你离开

特约撰稿 傅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22日   04 版)
耶稣堡内的大炮。傅 明摄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他的船队来到静卧在亚丁湾南端、印度洋西岸的东非小城蒙巴萨。据说中国海员在那里留下许多明代瓷器,从城里带走几只“麒麟”(长颈鹿)进呈御览。从此,中国人知道了这个当时被译为“慢八撒”的肯尼亚小城,记住了城里友好的东非黑人和精明的阿拉伯商人。

    600年后,蒙巴萨已是东非地区最大的港口,中国经海路运往东非各国的“中国制造”在这里登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在蒙巴萨记住了赤道上的明媚阳光、沙白如雪的海滩和形态万千的教堂、清真寺、印度庙。

    很少有人还愿意提起蒙巴萨那段令人心酸的历史,记住这颗“东非明珠”一度在连绵百年的炮火和罪恶的奴隶贸易下黯然失色。如今,只有沧桑的古堡、斑驳的墙壁还在昭示“战争与锁链之城”浸满血泪的历史。

    那句斯瓦西里语谚语还在东非流传:“蒙巴萨很出名,但这里的水又深又险,千万小心!”

    门钉上的“战争之城”

    蒙巴萨在斯瓦西里语中意为“战争之城”,主城位于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小岛上,四周水深浪静,自古是天然良港,是肯尼亚、乃至东非广大腹地通往世界各地的门户。从15世纪开始,西亚阿曼的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为争夺蒙巴萨展开了长达400年的争夺,小岛上战火不断,流血漂杵。

    走在蒙巴萨城里,四处飞舞着黑色的乌鸦,在港口、在古堡都可以见到这些食腐者。也许是蒙巴萨连绵的战火让它们在这里安家觅食,穿过隆隆炮声,在小城上空盘旋至今。

    最先进入蒙巴萨的是阿拉伯人,早在公元7世纪,他们就来到东非海岸,开展商贸,传播伊斯兰教,同当地的班图人通婚。在蒙巴萨中心那个由蜿蜒小巷编织出的神秘老城里,至今仍随处可见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站在老城静谧的巷口,一扇扇阿拉伯风格的木门神秘地蜿蜒向前,没有尽头。

    紧随阿拉伯人而来的是葡萄牙人。为控制天然良港,16世纪,葡萄牙船队经过几次攻打,终于占领蒙巴萨。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也为了扼住进出印度洋“咽喉”,葡萄牙人在岛上港口边的一处珊瑚礁岩上修建了一座城堡,架设火炮。为了便于向当地传播基督教,城堡被命名为“耶稣堡”。

    随着连接东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耶稣堡作为新航路上的重要补给点和货物集散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葡萄牙人、阿拉伯人在蒙巴萨展开争夺,耶稣堡曾九次易手。其中最出名的一次争夺发生在1698年,阿拉伯的阿曼人围攻耶稣堡33个月之久,要塞内的葡萄牙人弹尽粮绝终于失守。

    此后,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败于其他欧洲海上强国,于1720年撤出蒙巴萨。1822年,英国宣布蒙巴萨为其保护地,并任命总督进行管理,直到1963年肯尼亚独立。

    如今,曾见证“城头变换大王旗”的耶稣堡四面黄色的墙壁已经斑驳褪色,漆黑的火炮依旧整齐排列,镇守入海口,只是堡垒中再也没有隆隆炮声,只有当地导游像讲故事一般戏说着当年战斗的血腥。

    城堡大门上10厘米长的黄铜门钉还如当年建堡时一样坚硬,仿佛随时准备迎敌。这些据说是用来防止攻城时大象冲撞的门钉还在静静诉说蒙巴萨“战争之城”的历史。

    锁链:蒙巴萨的记忆

    蒙巴萨城老城里,许多阿拉伯格的漆黑木门上都能找到以锁链为主题的雕花,这意味着这些木门后面曾居住着从事奴隶贸易的商人。如今,锁链和奴隶贸易的记忆依然在蒙巴萨的血液中流淌。

    与非洲西海岸臭名昭著的贩奴“三角贸易”相比,东非黑人奴隶贸易的延续时间更长,但相对不为人所知。公元7世纪至19世纪之间,约有400万东非内陆黑奴在阿拉伯和斯瓦西里商人的劫掠下从东非海岸被装进贩奴船,运往阿拉伯半岛、印度出售,从事种植园劳动或成为家奴。成千上万的非洲男孩从非洲东海岸被运往阿拉伯地区,成为《波斯人信笺》中描写的阉奴,伺候主人。

    蒙巴萨城和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在当时都是奴隶贸易的根据地,黑奴离开蒙巴萨,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非洲大陆,在狭小、肮脏的船舱中迎接未卜的命运。这些被运到蒙巴萨城里等待运出的黑奴被阿拉伯商人称为“黑色”,在他们的到来与离开中,老城在肮脏的奴隶贸易之上兴盛发展。曾经从事黑奴贸易的阿拉伯商人们永远留在了蒙巴萨,他们的子孙和当地人通婚,在小城里开店经营。

    在蒙巴萨老城里,当游客们把照相机镜头对准斑驳的老建筑时,他们不会想到,几百年来,这里浸满了黑奴的血与泪。老城里曾经的奴隶交易市场如今已是最大的农贸市场,满是菜叶、烂泥的地上堆满了一笼笼的鸡鸭,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几百年前,就是在这个白色的方形建筑中,带着镣铐、锁链的黑奴们像动物一样被人挑选、贩运。

    如今,市场里的镣铐撞击声和黑奴的哀叹声已经被熙来攘往的人潮和叫卖声取代,披着黑色罩袍、戴着白色头巾的斯瓦西里黑人妇女匆匆走过,小城里轰鸣着的机动三轮车和“马他突”(东非小巴)穿梭在两边墙壁上满是涂鸦的小巷里。

    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在蒙巴萨老城里听到那首悲伤的东非奴隶之歌《碾碎你的心,不再有希望》。歌中唱到:“我的心在流血呀,我的心在家乡的田野我们愉快地劳作,唱着笑着幸福着。野蛮人包围了我们,把我们像动物一样捕获,把我们像动物一样拴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迫使我们运载货物,迫使我们走向毁灭。我的心在流血呀,我的心。”

    文明的瓷片散落古城

    蒙巴萨的尼亚利海滩,沙白如雪,我突然在沙里发现一块刚被冲上海滩的青花瓷片。这枚古老的中国瓷片很可能是几百年前中国船队经过蒙巴萨时留下的。在蒙巴萨耶稣堡的展厅内,能看到许多在附近海域打捞出的中国瓷盘、瓷坛,城里也总能听到关于当地中国水手后代的传说。

    几千年来,蒙巴萨静静卧在赤道上。英国人、葡萄牙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都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文明的“瓷片”,将老城打扮得摇曳多姿。在老城的墙上,你可以找到各式的涂鸦,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到恐怖大亨本·拉登。信仰的多元、文化的多元是蒙巴萨最大的魅力。如今老城里风情各异的建筑是各种文明曾在这里生长的最直接体现。

    蒙巴萨老城街头,有为了迎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建的象牙拱门,这是当年肯尼亚人给宗主国的礼物;走在迷宫般的小路上,循着喇叭里阿訇的诵经声,一抬头,面前就是一座绿顶、白墙的清真寺宣礼塔,这是阿拉伯人留给蒙巴萨的礼物;在耶稣堡为中心的两公里长的老街上穿行,你能看到16世纪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圆顶的印度庙、还有远处的天主教堂上耸立的十字架。

    那首叫《蒙巴萨》的歌里唱到:在蒙巴萨我度过了一天,只有一天。但从那以后,我永远记得蒙巴萨。

    穿着当地牛皮制成的拖鞋,捧一个刚从树上摘下的椰子,吹着湿润的海风,坐在街头的小吃铺前,看着卷发的、有阿拉伯血统的非洲孩子向你微笑。怪不得东非谚语说:“只有死亡才能让你离开蒙巴萨城”。

半岛气氛趋缓 朝韩拟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
菅直人提出外交“五大支柱”
收的好还是送的好
50家新兴经济体企业五年内将跻身《财富》500强
蒙巴萨城:只有死亡才能让你离开
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第一个棕榈油压榨厂
雅加达唐人街“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