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发展的民营医院与相对滞后的政策不协调。后者对民营医院的支持、监管力度、发展引导上,出现了滞后。刚刚闭幕的政协昆明市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致公党昆明市委向大会提交的一份建议指出,“民营医院的发展,打破了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但是仍处于弱势地位。”
民营医院短视留不住人
截至2010年5月,昆明地区已经投入使用的民营医院有120多家,开设病床8000张,从业人员达9000多人,民营医院资产近30亿元。
但令人担忧的是,处于初创阶段的民营医院在经营管理中,普遍缺乏整体、长期发展规划,管理系统不完整,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和社会影响力。
“越弱小的资本,越容易急功近利。许多民营医院都不愿意在不能马上见效益的项目上投入,体现在医院文化和品牌的建立、科学管理、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等方面。”致公党昆明市委的一位负责人说,在对昆明地区40家民营医院的调研中发现,不少民营医院都只顾眼前利益,不认真调研市场,也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医院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民营医院往往只注重拿来主义,忽视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最常见的是:从公立医院退下来的医护人员中聘请一位专业主任,就开设诊疗科目。红火一阵,主任一走,科室就关门。”这位负责人说,这种人才“哑铃”式结构,不利于民营医院长远发展;加之医院员工离职的情况较为普遍,中间层卫技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着民营医院的未来。
事实上,不仅昆明地区的民营医院存在这些问题。记者在云南省的一些县也发现,民营医院很多是外地人开办,财务管理、医院管理不规范,且医院财务人员、医疗人员流动性大。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华健医院,就是一家四川籍人士周志果夫妇开办的民营医院,设有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外科、口腔科、妇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该医院虽有医务人员19人,但具有医生资质的并不多。
实际上,长期固定在华健医院工作的医生只有3人,其他人都是流动的。以致出现没有麻醉资质的医生却为患者实施麻醉,没有使用专业医疗器械资质的医生使用一些特殊的医疗器械,没有职业医生资质的人却给患者看病、开处方,医患纠纷不断。
令人担忧的是,民营医院的管理大多数不完善,一些还以层层承包的形式获利。文山州一家民营医院以20万元承包出去,牙科、结石科、肛肠科也实行托管,牙科每年交给医院托管费6万元,结石科5万元,肛肠科4万元。
致公党昆明市委的调查显示,民营医院虽然制定有规章制度,但没有落实制度的具体措施;部分医师未办理执业地点变更登记;二级专业学科设置不规范;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历讨论、手术分级、术前讨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格;医护人员“三基”达标率不高;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不到位,告知义务履行不严肃;病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统一;护理人员无菌观念薄弱,护理技术操作欠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广告内容或广告词不实或不规范。
致公党昆明市委一位负责人说,虽然民营医院更具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都处于较低的层次,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系统的科学发展观念,在战略上缺乏整体、长远的规划。大多数医院缺乏创新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医院内部沟通渠道不通畅,缺乏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救死扶伤没有补偿
致公党昆明市委认为,虽然民营医院的创建和发展走的是市场经济的道路,但民营医院同样被赋予了救死扶伤的公益义务。而在这种义务的光环下,民营医院的生存权利却被忽略了。
在对昆明市40多家医院的调查中,致公党昆明市委发现,民营医院救治“三无人员”的医疗费用,欠费数目随着诊治病人的增多而增多。这些费用很多都成为“死账”,得不到相关的补偿,无形中加重了医院的经营成本。
调查显示,人才问题是昆明地区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昆明市开展了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打破了医疗机构对优质医师资源的垄断,弥补了医疗人才资源的分布缺陷。但是,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行一年多以来,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如第一执业单位对此政策的抵触、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对可能带来的医疗风险和顾虑,以及双方的利益平衡等。为此,一些民营医院呼吁,希望对“多点执业”的医师原属的医院制定相关补偿和激励机制,给予一些政策的扶持。
民营医院满足了老百姓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致公党昆明市委认为,应尽快出台政策,引导民营资本举办有规模、上档次的高端民营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在税收、土地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重视对民营医院公益行为的补偿,并建议在财政和民政福利费支出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偿。同时,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记录差的医院予以曝光、处罚,甚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消医保就医的资格。
本报记者 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