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7岁的赵仪伟在宽敞的客厅里自娱自乐,身后,他的家人忙着装修收尾工作,他们准备在这里迎接兔年。
拆迁前,赵仪伟一家五口住在50多平方米的斜顶阁楼里,在110平方米的新居中,赵仪伟将有属于自己的一间小屋。
中图:唐山市古冶区危旧住房改造一期工程,共建居民楼68栋,安置房4068套。
下图: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唐山市震后建设的一些住宅,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居住环境差,多数已成为危旧房。
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本报唐山1月26日电(记者郑萍萍)1月24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金山新城小区74岁的退休教师王阁明在90多平方米的新居里忙碌着。“我们是牛年的腊月初七拆迁搬走的,仅仅一年,我们就搬了回来。”拆迁前,王阁明一家5口住在50多平方米的斜顶阁楼里,“要自己烧煤、劈柴,又脏又麻烦。”王老师每月退休金2700元左右,他说自己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住进有煤气、暖气的楼房,“虽然小区里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但我觉得幸福指数提高了”。
2010年11月30日,唐山市第一批危旧住房改造项目——金山新城4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的居民代表领到新居钥匙。临近农历新年,小区里不时响起乔迁新居的鞭炮声。
刘兆华老人也忙着四处置办年货,准备在新分的楼房里好好过个年。刘兆华是开滦煤矿退休工人,一儿一女均已成家,如今是三代同堂。多年来老两口一直住在唐山大地震后建起的简易房里,没有暖气、煤气和给排水设施。根据“危改”政策,刘兆华花了不到5万元就住进了8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作为有着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古冶区,常住人口多为工矿企业产业工人,住在大地震后危旧房中的大多是退休、下岗职工,收入微薄。
包括古冶区在内,今年春节前,唐山市有5.9万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唐山市震后建设的一些住宅,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居住环境差,多数已成为危旧房,总建筑面积97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2.8万户。
2007年以来,解决震后住房历史欠账,加快震后危旧平房及棚户区改造,成为唐山市建设的“一号工程”。 改造采取异地搬迁安置、原址回迁及货币化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居民自主选择。其中,按比例置换是居民选择的主要安置方式,置换标准面积部分,被拆迁人不花一分钱。
截至2010年年底,唐山市已累计拆除震后危旧房屋5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住房1120万平方米,竣工432万平方米,安置居民5.9万户。其他危改工程也已全部开工,力争2012年全部完成危旧平房改造。届时,将建设安置住宅小区135个,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建设住房18.84 万套,估算总投资3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