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一组中国国家人物形象宣传片(正式名称应该是《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胡锦涛主席即将启程访美之时盛大播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开篇人物,周迅、范冰冰等五位国内知名艺人向美国人民诠释了富有东方神韵的“中国美”。惹眼的中国红,闪动的黄面孔,鲜明的中国元素,灵秀的东方美人,出现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传达着来自中国的重要信息:中国正在主席访美的背景下发生着悄然的蜕变。
此次,胡主席出访美国的一个亮点是将人文、科技等国家软实力的展现,摆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人文、科技艺术等文化领域沟通的宣传策略,让人耳目一新。推进民间文化交流被提升到了国家交往新的战略高度。由59张面孔承载着的中国感动、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明的“孔子学院”……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新时代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深刻蕴含着“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政治交往能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互信,而文化交流则更能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此次,中国国家人物形象宣传片在美成功播出,与其说是文化宣传搭上了政治、经济之旅的便车,不如看作我们向美国人民打开了另一扇了解中国的文化之窗。
华丽的“中国美”骤然绽放,令人“惊艳”之余更加令人惊叹。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进步,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然而,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所迎来的不仅仅是惊诧和赞许的目光,还有来自西方强国的警惕、担忧甚至是敌意。“中国美”饱受诟病,被指“美得”霸气外露,缺乏深度和内涵,甚至有人曾断言她的陨落指日可待。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尤其是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事实证明“中国美”不会只是昙花一现,而将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一种更加华丽的姿态继续绽放。
敌意产生的根源在于相互间因陌生而起的猜忌和怀疑。如果说在中西方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这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20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向全世界输出美国价值标准,以其丰沛而又充满爆发力的文化影响力,几乎征服了整个西方世界。美国政治的自由民主、文化的多元和融合乃至商业模式,都不同程度渗透到了地球村的各个角落,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生代的价值取向。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却一度被冠以文化贫瘠国家的称号。历史传统断层、文明理念缺位、价值观迷失,再加上全球化影响引发的文化盲从,使中国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变得模糊。如今,整个中国社会正在不断检讨和反省中溯本追源,寻求文化的存在与认同感,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重新吸收和整合中,促进两者间的兼容并蓄和互相融合,打造中国人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国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毋庸讳言,中国与西方世界在内在精神层面上的隔阂不会一夜消失,更不会因一段宣传短片而尽释前嫌。文化交流的意义不同于政治游说,不以说服为目的,而以展现真实的自我为导向。不以强制对方认同为单方胜利,而以增进互相了解为互利共赢。
可以肯定的是,2011年,中国仍将本着务实的态度,以含蓄内敛而又高贵华美的姿态将“中国美”和平绽放在世界人民面前;2011年,“中国美”将不再只是好莱坞大片中的一抹异域风情,一个古今相容、温婉大气的中国正在向国际舞台中央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