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本届大冬会短道速滑1000米比赛开始前3个小时,中国短道队助理教练李佳军带着队员来到赛场热身。不时有各国教练员与李佳军打着招呼——在国际男子短道速滑界,李佳军就是中国男选手的代言人,即使已经退役近5年,他依然是这片冰场上代表中国人的一面旗帜。
与一帮年龄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中国队年轻选手在一起,好脾气的李佳军是队员心目中的大哥哥,没有人称呼他“教练”,大家都称他为“佳军哥”。李佳军很喜欢这种与年轻队员建立起的融洽关系:“时代不同了,不能再以我们当运动员时的眼光去看待教练与队员的关系。”
“我们那个时候,教练一声令下,就全靠队员的苦练,没什么更好的训练条件,也不会有那么多想法。”李佳军表示,“现在的年轻队员,不仅训练条件大幅改善,他们的想法也很多。以强硬的方式去要求他们做什么,对我们那个时代的运动员可能管用,对他们可就没什么效果了。”
李佳军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结束后退役,以两枚冬奥会银牌、3枚冬奥会铜牌的成绩告慰自己20多年的竞技生涯,李佳军既满足又遗憾。李佳军已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历史上最成功的男选手,但最渴望的冬奥会金牌毕竟未能得到,而他距实现梦想最小的差距仅有0.053秒。
2006年退役后,李佳军远赴加拿大,在世界短道速滑技术、训练研究水平最高的卡尔加里大学学习。毕业后担任了1年哈萨克斯坦队的主教练,李佳军从事短道速滑教练工作的道路逐渐清晰。很多人都以为,李佳军在期盼自己培养出弟子去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其实不然,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夺得冬奥会金牌是我当运动员阶段的梦,而我已经退役,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我希望做一名好教练,但不能把我未实现的个人梦想强加在这些年轻队员身上。”李佳军说。
2006年至2009年,李佳军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深入了解了外国优秀运动员的成才之路。李佳军表示,“实际上,从综合条件而言,外国选手的训练条件不如我们现在的年轻选手。比如,国外对学生规定了每周接受训练的时间上限,这些业余选手既要学习、打工,又要训练。在后勤、医疗、康复方面的保障条件也不如我们,他们的水平为什么能达到甚至超过我们?”
“苦练当然是一个方面,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再有天赋的选手也必须下苦工夫。”李佳军表示,“但更重要的是心态,是这些外国选手对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执著追求和热爱。另外,这些外国选手都很有智慧,懂得怎样用脑子去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010年8月,在回国开始担任国家短道速滑青年队助理教练之后,李佳军时常把他在国外学习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年轻的中国队员听,“是希望对他们有所触动,让他们能体会到外国优秀选手的成功奥秘。希望他们能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
但这些来自李佳军的感悟和体会能否真正触动年轻弟子们还是一个问号,“也有队员会说,我为什么要练得那么苦?我用较少的训练代价去达到更高的效果不是更好吗?”李佳军笑着说,“这确实跟我们那个时代的队员完全不同了,我们那个时候哪会有这么多想法?这也说明,现在要当好教练,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老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这是李佳军新的梦想,做一名能够与年轻一代队员进行心灵沟通、让年轻队员们信服的教练。身穿乔丹运动服的李佳军,目前的转型也正应了“跨越、新生”这句乔丹品牌的广告语。不过,李佳军对自己在短道速滑的技术专项上很有自信,但如何能真正与队员融洽地交往,如何把握队员的心态,李佳军心里还是没底,“有时队员也会问,为什么我们跟年纪大的老队员比赛时,总是落后?我们的身体条件、训练水平一点也不差啊。”李佳军说,“其实,差就差在了心理上。”
如今,世界短道速滑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快,“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和手段都相差不大,决定选手之间胜负的关键就在于心态。怎样帮助中国年轻队员培养出良好的心态,这也是新一代中国教练员必备的本领。”
2010年,李佳军在哈萨克斯坦队提出续聘、德国队高薪聘请他担任主教练的情况下,毅然回到国内担任青年队助理教练。他说:“从心底希望中国男队能尽快涌现出领军人,就目前中国短道速滑的发展水平而言,进一步发掘的潜力还很大。”
本报埃尔祖鲁姆1月30日电
本报特派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