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青院:“智慧星火”教会学生如何“念大学”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01日   08 版)

    “没有学术精神就很难有科学精神,没有科学精神就很难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气。在大学,培养学术精神,知道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术精神,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陆昊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而“实事求是,朝气蓬勃”也正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中青院”)的校训,伴随着每一名中青学子不断地成长发展。对于五年前顺利考入中青院社会工作学院学习的何凯波而言,当时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他所选择的专业,如今他却坐在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讲堂里,成为一名专注于社会政策设计和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研究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小何对自己生涯发展设计的顿悟,要从他大二那年参加的一次有关《儿童托管中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课题研究说起。那年暑假,他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远赴福建沙县进行实地研究,取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大一、大二学会“念大学”

    很少有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有机会加入一个课题组进行学术研究,但在中青院,大多数学生的首次学术研究都是从大一、大二开始的。尽管是第一次经历学术锻炼,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从而开始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学术前沿领域的关注。

    回顾自己过去数年的学习经历,何凯波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中青院“智慧星火”的学术支持计划分不开,“第一次真正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第一次体会到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在中青院有着12年历史的大型校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活动,取名“智慧星火”寓意着中青学子在今日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星火之光,必将在日后的坚持学习和科学实践中呈现出燎原之势。

    学校常务副校长王新清介绍说,“智慧星火”自启动至今,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项活动在我们学校很有名气,刚入学那会儿就听学长、老师介绍过。每年五六月份开始报名,11月开始评审答辩,学校将评选出来的优秀学术作品推荐参加首都‘挑战杯’竞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研二学生韩亚栋,至今仍记得母校“智慧星火”活动每年的起止时间,他大二时撰写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析评》一文就是凭借该活动被选送到北京市参加比赛的,“智慧星火”是他参加的“第一次正规的学术性评比活动”。

    也正是那一次,韩亚栋学会了“究竟怎么样念大学”在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的头脑中,固有的“成绩第一”的观念第一次被打破,“刚进校那会儿感觉有点孤独、内向,一个人埋头苦读,也不跟人多说话。”确定研究课题立项后,韩亚栋开始硬着头皮找同学聊天、向老师请教,“博览群书,然后思考,再找出自己的路子,念大学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而已,更多的是要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和科学实践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学术品格。”

    跨专业、跨年级学着“做学问”

    有的人通过学术研究体会到真正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还有的人从“智慧星火”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与人合作,学着怎样“做学问”。

    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沈旭文,今年已是第3次参加“智慧星火”活动了,算上被动加入的和主动牵头发起的,他总共参加过5次学术课题的研究实践。大二时,他应高年级学长的邀请,参加了主要由经济系学生团队发起的有关“中国互联网网购商业平台发展”的研究;同时,他还应邀参与了公共管理系一项有关“中日战略伙伴关系”的研究,负责中日经贸部分的分析和研究。然而,几次“学术研究”经历下来,他发现,自己渐渐对理论经济学产生了研究兴趣。大三时,他自己组建了一个团队,对中国高校医疗制度的改革进行研究。这一次,他把统计学知识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走访了北大、人大、北航、北师大和本校5所高校,专门研究大学生怎样看病。

    “课题做完了,才发现自己当初设计的问卷有点蠢。”沈旭文介绍,他发放的问卷只询问了受访者是否对现有的高校医疗制度满意,却丝毫未曾涉及不满意的原因,“我只能说有多少比例的受访者不满意,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满意,不满意在哪些地方。”吸取前几次的教训,今年他又“卷土重来”,不仅邀请新闻系、法律系的学弟学妹共同探究“中国碳金融行业发展路径”,还应邀参与国际贸易专业同学对“中美贸易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联系”的研究,“至少草率设计问卷的错误不会再犯了。”

    不求人人出成果,但求学会“怎么做”

    在长期支持并担任该活动课题指导老师的社会工作学院讲师赵莉看来,“不在于学生的课题研究获得了怎样的学术成果,也不需要每一名学生都能拿到什么学术奖项,关键是通过‘智慧星火’使参与的同学把学术研究流程走一遍,知道从事学术研究、思考学术问题是怎样的过程,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尽管有关“智慧星火”活动的宣传报名工作会在每年四五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通过校园网信息平台的发布,通过活动启动仪式、项目说明会、主题海报、宣传板和传单等方式向同学们广而告之,但赵莉还是会坚持在自己的课上特别介绍一下“智慧星火”,她会倡导同学们自己组建研究团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制定调研计划、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做好文献综述、准备开题等。

    刘月是社会工作学院2008级社会学专业班主任,她所在班级的46名学生除1人外均参加了课题小组的研究,全班共有6个课题小组参加过“智慧星火”活动,其中5个获奖。刘月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走过学术研究流程”前后的差别,“他们交上来的论文明显感觉不一样,系统性更强,能看出论文的思路,写作内容更规范。”

    据悉,中青院“智慧星火”活动从2004年起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缘,几年来,推荐参赛的33篇学术论文中的28篇作品在“挑战杯”竞赛上获奖。

    组织推荐活动全程由中青院团委牵头组织实施、评审评选,学校团委副书记高岩认为,“智慧星火”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带动了起来,实践活动更加务实了。”

    “学生通过‘智慧星火’活动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术精神,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形成的课外学术成果体现出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彰显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 中青院党委书记倪邦文这样总结“智慧星火”的成效。

中青院:“智慧星火”教会学生如何“念大学”
厦门:让农民工子女“阳光成长”
广州福彩助学圆689个大学梦
宁波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
“自选式”救助超市如何成“暖心之家”
唐山为失聪贫困儿童“送声音”
“共青团号”专列送打工者回家过年
网络游戏将实施家长监护工程
国土资源部公布六宗住宅闲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