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记者追索“碳排放”

陈雪云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01日   10 版)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也是长期的。在国际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10多年前已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但到今天看来,预计实施的效果不会实现预定目标。在国内,人们已日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事,还需要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媒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实施减排行动的艰巨性,正确和适当地报道和传播气候变化信息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报道的正确与否不但取决于记者和媒体编辑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也取决于他们本人对气候变化问题深入分析的程度。

    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好的、及时的报道对政府和公众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公众对一些正在争论或热议的重要问题起到深入浅出的释疑作用。有时候,它所起的作用决不亚于科学家的专业性论文。

    实际上,媒体的报道、调查和分析与科学家的论文是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另外,媒体还可以通过与各方面人员直接接触和报道可亲身了解他们的反映和认知,从而拉近了气候变化问题与广大公众的距离。这是科学界所难以达到的。

    应该说,节能减排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不过,目前国内的著作,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类占多数,大多以“汇编”的形式出现,能真实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国外有些作品很优秀,我们可以引进过来供中国读者阅读。但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还是希望国内能有优秀的作品出现。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碳金”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就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该书作者李剑平抓住“一根绣花线”,顺势向上追访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者从改造、提升一根微不足道的绣花线入手,用小批量、多品种、差异化战略,成功地实现彩色环保纤维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在困难重重的宏观环境下,自主创新企业一枝独秀、逆势飞扬,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累计减少化纤印染污水排放2亿多吨,节约能耗相当于6000万吨标准煤。中国企业正用行动向世界宣告在节能减排领域面临的困境、付出的代价、艰辛的努力与创新的模式。

    在国际领域,纵观近130多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迄今为止,唯有日本在经济技术上真正实现了赶超其他发达国家的目标。日本经济腾飞之初,曾遭遇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但现在改天换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不少经验教训足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提供借鉴。作者在2009年9月飞赴东瀛,开始了他在日本的访问旅程,从九州岛的鹿儿岛县、熊本县一直沿着新干线,向东再向东,直到东京都。一路上,上至日本环境省官员、沿途县知,下至黎民百姓;大至世界500强企业,小至中小企业职员,都真诚地与他谈论了节能减排与新能源话题。

    书中近100幅珍贵照片首次向中国读者展示了日本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触目惊心的场面:黑烟、黑水、裂土、腐蚀的鱼、变形的手……一幅幅照片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人类遭受的痛苦其实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后果,揪心的疼痛之后我们不得不静下来思考,反思日本的过去和我们的现在。让地球遭受浴火,我们又怎能独善其身?

季羡林的预言
潘鲁生:不能只把传统手艺作为“遗产”
这个西藏有血有肉
当我们依稀记起匈奴、柔然、乌孙和楼兰
记者追索“碳排放”
做着鬼脸的“可怕科学”
不带功利心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