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2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浙江体育局希望拓宽渠道把人才推出去,但体育回归教育才是根本——

退役运动员登报求职背后的无奈

本报记者 杨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02日   06 版)

    浙江省包括著名游泳运动员杨雨在内的15名退役运动员不久前集体在报纸上刊登求职广告引发关注,这种办法对于解决现役运动员后顾之忧这个老问题能否奏效,还很难说。对此,体育社会学专家卢元镇认为:“想要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让体育回归教育。”

    在浙江省体育局看来,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局长陈云林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向外界提供人才信息,我们将通过与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部门的合作,来解决目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把我们的人才更好地推出去。”

    登报求职也得到了运动员的欢迎。作为15名登报求职者之一的许磊,曾获得过全国武术赛冠军。他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这是个好事情,这等于给我们这样的退役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不过,在当今社会,仅靠登报求职就得到录用的可能性并不大。许磊表示,自己工作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我现在是本科在读生,今年8月毕业。虽然有一些工作意向,但因为还没有拿到文凭,还没有参加过面试。”

    与很多退役运动员相比,许磊等人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浙江省体育局的这一举措,确实拓展了他们的就业之路。“这绝对是个进步!”卢元镇教授表示,虽然求职广告只是登在浙江省体育局机关报上,多少有些政府行为的影子,“但这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的办法”。

    在卢元镇看来,登报求职的虽然都是比较普通的运动员,但浙江省体育局的这一做法,在有意无意间改变着一些东西,特别是在思想意识上的进步。

    “一些运动员,特别是一些奥运会冠军,他们在退役后似乎必须由政府包出路,甚至直接当官,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卢元镇分析说,这其实是在培养运动员的一种特权意识,“说实话,我们的现有体制其实一直把运动员当作特权群体来看待。他们上大学的录取分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多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后,退役后的工作都是在体制内解决,总之什么都被照顾。这其实并不是在照顾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确实,很多运动员从事体育的最终目的,已经变成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对进入仕途的向往。“在我国,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运动员,可以在一段时间把体育当作职业来看待,而其他运动员都必须有第二次社会化的准备。这种社会化的前提条件是,我们的退役运动员,必须有适应社会要求的文化素质。为什么我们的退役运动员找工作难,为什么我们已经习惯把运动员和低素质联系起来,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卢元镇说。

    实际上,我国很多运动员对文化课并不感兴趣。很多人即便进入大学,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混张文凭。许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文凭对他们的重要性。他说:“其实不光是我,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如此。因为没有文凭,你根本没办法在社会上找到工作。而之前,我们文凭没有别人的好。”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中国体育体制内部也在悄然转变。少体校变成了体育学校,体工队变成了体育技术学院。随之改变的是,运动员得到的文凭与其他正规院校已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这些运动员的素质,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许磊介绍说,他在不久前的一次活动中遇到了一名乒乓球选手。该选手表示也想读大学,但清华、北大要求必须上课,另一个学校表示,不来上课也可以得到文凭,所以,这名乒乓球选手就选择进入不用上课的学校。卢元镇对目前运动员的心态颇感困惑:“我感到非常震惊,这足以说明我们的运动员是多么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特权意识是多么严重。”

    从这个角度上讲,登求职广告,用市场经济的方式为运动员谋出路,显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想让运动员提高文化素质,让他们彻底摆脱特权意识,并彻底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最根本的方式,还是让体育回归教育。

    “体教结合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在我看来,这仅是体育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现在的情况是运动员来源缺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的家长不可能让孩子不受教育。体育系统内部的‘升级’,虽然解决了‘文凭’的问题,但仍然把学生和运动员的身份对立起来,所以,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我们都知道,奥林匹克的本源其实就是教育人。我们已经害了一批人,不能再害一批人了。”卢元镇语重心长地说。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本报记者 杨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2月02日 06 版

土耳其群众体育有宪法撑腰
援外教练宋伦感受业余训练体制
选手实力弱也有好心情
易建联信心大增迎新年
退役运动员登报求职背后的无奈
托雷斯转投蓝军
垒球入亚运会重获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