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士兵到优秀指挥员,从雷达技师到信息化建设尖兵,从专业兵种领导到专家型领导,他时刻牢记“军人应时刻保持冲锋姿式”。
从7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到主研的某高炮红外热成像火控系统被总部定型生产列装部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生来为打赢”。
他,就是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陈志勇。
“战争没有现役与预备役之分”
2005年年初,在野战部队干了整整29个年头的陈志勇,怀着对野战部队依依不舍的感情,从某高炮旅旅长调任刚刚改建的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
在一些人眼里,从野战部队到预备役部队,意味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享清福了。陈志勇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战争没有现役与预备役之分,打起仗来任务都一样。
从野战部队到预备役部队,陈志勇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他思打赢谋打赢的弦一刻也没松。就职演说中,他将“打赢的弦一刻也不能松”的决心化作铮铮誓言:“虽然我们是预备役部队,但是我们也要时刻准备上战场!”
然而,到部队转一圈后,无情的现实让他寝食难安。
某炮团组织专业训练,人员拖拖拉拉没来齐不说,到场的也不认真搞训练,有的甚至扎堆儿聊天、打扑克。面对陈志勇的批评,一名对此习以为常的预任干部理直气壮地说:“现在哪有仗打,即使打起来也轮不到我们预备役部队,混个时间走个过场就行了,何必那么较真儿?”
周末,陈志勇不打招呼来到某团检查战备值班情况。背着手在营区转了一圈,他发现除了有几名战士和职工外,竟没有一名干部,各类值班岗位形同虚设。
更可怕的是,个别师团领导也认为预备役部队大仗轮不到,小仗用不上。个别班子成员甚至在私下给他说:没必要瞎折腾,只要协调好关系,为官兵多谋些福利,安全无事故,日子才好过。
陈志勇心急如焚,一刻也坐不住。
“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它随时可能和我们见面/我们不能等待/我们要把战争的子午线划在明天/如果等待/等来的就是失败。”在全师干部大会上,他吟诵的忧患诗振聋发聩,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打赢没有预备时,只争朝夕进行时。很快,陈志勇和师党委一班人启动了“打赢进行时”。陈志勇身先士卒当表率:战备值班,他寸步不离机关;师机关出早操,他当排头兵……
针对预任官兵打赢意识不强的问题,陈志勇拿参训溜号、冒名顶替、训练松散等老大难问题开刀。经过整顿,陈志勇和师党委“一班人”果断将50多名“坐不住、训不好”的预备役干部淘汰出队。
在陈志勇和师党委一班人的带动下,全师官兵如今人人绷紧打赢这根弦:和野战部队一样,机关和部队每天早上坚持出操,下午搞体能训练;一日生活制度正规有序,各类值班值勤人员履职尽责;除周末外,机关干部一律自觉不再回家。
“千难万难,不能上了战场再喊难”
2005年年初,四川某预备役步兵师改建为高炮师。此时的高炮师如同一张白纸。怎么办?
刚刚走马上任的陈志勇给出的答案是:不等不靠干起来,敢想敢闯出路多。
缺装备,想方设法“要”。一次次打报告,一次次到上级主管部门软磨硬泡,陈志勇很快将作战部队淘汰的装备,一批批要回师里,补齐了全师主战装备。
缺人才,千方百计“挖”。每当干部交流、转业等时机,陈志勇最忙,他四处打听,有中意的就“抢”。
通过多种渠道,他为全师“挖”来了70多名“高炮通”和信息化专业人才,使现役干部专业对口率达到93%,团、营、连三级指挥员专业对口率达到100%。
缺设施,加班加点建。在师党委一班人的支持下,陈志勇把机关行政消耗性开支一抠再抠,将全师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很快,部队不仅结束没有军线电话的历史,而且还建起了军营局域网和电视会议系统。
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掌握着世界领先的网状网技术,具有快速无线组网、全时域组网功能。陈志勇明白,如果引进他们的技术,即使在卫星被摧毁的情况下,战场信息也能实时传回指挥部,为复杂电磁环境下机动作战指挥赢得先机。于是,他亲自登门求助。经他三次上门沟通,这家公司终于同意成立一支预备役特勤通信分队,编入预高师。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部队战斗力快速提升,该师连年跻身军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行列。
“不仅做好今天的事,还要负明天的责”
掐指细算,陈志勇任师长6年来,四川预备役高炮师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先后50多次命中拖靶,按预备役高炮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检验评估,其训练和作战能力已堪称一流。
但是,陈志勇并不满足于现状,不仅当今天的官干今天的事,还要负起明天的责任。他除了研究打航模拖靶和武装直升机、战斗机外,还想研究打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研制高速抗干扰航模靶机等。
陈志勇和课题攻关组的官兵,连续苦战无数个夜晚,终于成功研发出“红外热成像火控系统”。这套系统使高炮部队夜间捕捉锁定目标的时间由原来的25秒缩短至10秒以内,打击精度由原来的35%提升至85%。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某高炮团筹建防空兵模拟化训练中心时,陈志勇特意增加便携式防空导弹模拟训练系统和雷达模拟训练系统。个别领导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预备役部队没有装备便携式防空导弹,沿用的也是老式雷达,没必要建。陈志勇认为,现在部队虽然没有列装便携式防空导弹,今后有可能要配,搞建设不能只顾眼前,还要着眼长远。
很快,这两个项目列入团防空兵模拟化训练建设计划。按照“信息主导、综合集成、功能完善”的设计理念,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建起了设施一流、功能完备,内设便携式防空导弹、雷达、火炮、指挥仪、防空兵分队射击指挥、防空兵群作战6个模拟训练室的模拟训练中心,能满足防空兵单兵、单手、单炮及群、营、连指挥员的训练与考核。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培训了3批次、600余名便携式导弹和雷达兵。
抢得先机,胜在明天,赢在今天。
去年年底,该师千人百车赴川西高原参加“使命行动—2010”实兵实弹演习。在持续20余天的演练中,陈志勇带领官兵反复研练反电子干扰、反多批次多机种空袭等夜训课目,探索出组网饱和式打击、夜间反空袭作战等一批管用的战法,创造了7项高炮夜间训练纪录。
总部和成都军区联合考核组全程考评后得出结论:四川预备役高炮师,开创了全军预备役高炮部队组织夜间训练和实弹射击的先河,解决了制约预备役防空部队夜间训练、射击等方面的10多个难题。
看着陈志勇的一项又一项沉甸甸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国防大学的专家对他发出了“专家型师长”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