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家族又添新成员 。近日,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制作成功。据了解,这个名为“探路者号”的水下机器人采用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可无线遥控,适合在浅水区作业,可完成抓取、探测、取样等多项任务,可用于大坝和桥墩水下部分检查、近海救助打捞、维修海底管道和电缆等 。苏强/CFP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闻近日成为热议话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紧张关注。尤其是在高新技术方面,中国申请的国际专利已经一举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专利申请第四大国。
《华尔街日报》近日载文称,美中两国企业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较量,其焦点问题是“创新”。去年夏天以来,美国商会网站上的一份名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一张产业政策的网络》的报告引起关注,热度不断升温。这份报告针对中国出台的新产业政策,详细列明了中国打算实施的一系列复杂的新举措。《华尔街日报》称:“很多国际科技公司认为这些新规是一张科技窃取行动的蓝图,而中国正以全球前所未有的规模发起这场科技窃取行动。”在该报的网站上,有读者随即指出其中明显带有美国人偏见的保护主义意味。
“虽然在高科技领域我们的技术还不足以撼动美国,但我们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就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副研究员王永中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然会有所反应,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虚构与猜测中的“中国黑客攻击”
“中国黑客”一直是西方媒体热衷炒作的话题。2月10日,一家名为迈克菲(McAfee)的美国网络安全公司发布报告称,中国境内的黑客对至少5家大型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公司发起了一系列网络间谍攻击。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介入调查。
记者发现,不少外国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时将其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联系在一起,称中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分热衷于在全球争夺能源资源,以推动国内经济的增长。
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迈克菲公司将这些网络袭击活动命名为“夜龙”,报告中指出,“夜龙”行动开展至今至少已有1年多时间,而且至今仍在继续。“夜龙”使用黑客工具复制、提取信息,已成功获取了一些高度敏感的内部信息,如针对特定油气田钻探权的投标计划,以及设备配置之类的生产信息。不过,“夜龙”行动似乎只是为了窃取信息,而非出于蓄意破坏的目的。
报告还称,这些从事黑客行为的人并没有采取措施掩盖自己的踪迹,研究人员一路追踪这些被窃取的数据,最后找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网址。这些黑客更像公司雇员,他们在工作日朝九晚五地“干活”,人数可能连12人都不到。
看到这一消息后,互联网专家、红麦软件总裁刘兴亮告诉记者,“这件事挺好笑的”。 他认为,该安全报告由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发布,而网络安全公司每年都会发布一些报告,“从公司行为的角度来讲,这些报告都会有一些水分,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刘兴亮还打比方说,这与一些杀毒公司自己制造病毒自己杀是一个道理。
刘兴亮对黑客通常的运作方式也比较了解。他认为,此次国外安全公司所指责的是位于中国北京的一个网址发动了黑客攻击,但这与通常的黑客攻击行动不同。“正常的黑客攻击很少聚集在一起,而是分布得很广。此前有黑客联盟也发动过对一些公司的攻击。黑客为了显示技术高超,他们不会留下任何攻击的痕迹。”安全报告中所指出的现象显然不符合黑客攻击的特征。刘兴亮告诉记者,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会对黑客有所防范,此次美国利用黑客问题来指责中国有特定的原因,因为指责黑客攻击不像反倾销等起诉,还需要实实在在的证据,利用黑客攻击的说法更容易混淆视听,“这件事很有可能是网络安全公司无中生有的,要不就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为之,甚至被夸大了”。
2月10日,在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向马朝旭提问:“据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中国黑客针对西方主要能源公司的黑客攻击行为,你是否了解有关情况?”马朝旭表示,“我不掌握有关情况”。而对于这份所谓“中国黑客攻击石油巨头”的报告,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1日援引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王保东的话称,不知道有这份报告。王保东还说,过去有关中国黑客活动的说法是不公平的。他说,中国有严格的反黑客法律,中国本身也是黑客活动的受害者。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受阻碍
专利申请显示了中国的创新力,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国际专利申请企业排名中也进入了前十位。与此同时,华为在美国的收购行动却再次受阻。华为等中国公司在海外已多次遭遇收购失败。
2010年5月,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研发公司3Leaf的部分资产,包括购买服务器和专利等。目前,该交易正在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该委员会可能建议奥巴马宣布此收购案无效。华为已非首次成为美欧各国所谓“安全考虑”的受害者。2008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挠了华为和贝恩资本对电子器件生产商3Com的联合收购,当时的理由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不仅只有华为,包括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的投资和产品,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一直未能有效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从多次失败的过程来看,本土化和无形的非贸易壁垒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最大阻碍。
刘兴亮认为,美国在中国企业收购中设置障碍,说明中国的技术已经对美国构成了威胁。为什么设置障碍呢?刘兴亮表示,“一是感受到了威胁;二是心里不爽,大哥要被小弟收购;三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就像当年美国白宫要采购一批联想电脑,但因为担心国家安全而被否决一样。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公司应该就事论事,用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能够去面对这种竞争,并且占绝对优势。”
华为公司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可能会对华为品牌和声誉带来进一步的损害,华为被迫谢绝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于2011年2月11日向华为提出的、基于特定条件的撤回审查申请的建议。华为高度尊重并信任美国政府与美国正当程序的公平、公正。我们欢迎3Leaf交易审查进入下一程序。尽管我们对此次交易未在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的程序下完成审查感到遗憾,我们欢迎广泛的国家安全协议,从而允许美国政府对华为在美国的运作、员工、办公设施等方方面面进行全面了解,我们邀请美国政府对华为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调查期间我们会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该负责人表示,无论对3Leaf交易的最终决定是怎样的,华为都希望继续发展在美国既有的业务,并与美国政府进行合作。
王永中认为,中国目前还不足以在技术方面对美国形成威胁,美国的做法可能也是出于其国家安全的考虑。王永中提醒企业家们,在走出国门的时候,中国企业自身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中国企业不合作,互相拆台,在国外竞争的时候互相压价,窝里斗。在走出去的时候还要适应国际环境,知晓所在国的社会法律和规范,在合法的范围内寻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