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王大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外警察比较硕士研究生方向导师组组长,二级警监,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英国艾克赛特大学警察学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联合国北美与欧洲犯罪研究所(芬兰)名誉研究员,中国犯罪学会预防职务犯罪学会委员,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
对话背景
去年以来,全国广泛开展扫黄行动,对于这次扫黄行动的社会评价和法治意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王大伟进行了专访。
中国青年报:您对去年以来在全国开展的“强力扫黄”风暴有何评价?
王大伟:去年全国扫黄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个社会评价非常高,老百姓拍手称快。社会风气变得更加干净了。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解放初期,旧社会遗留了黄赌毒泛滥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开展了以北京清剿“八大胡同”为标志的行动,众多妓院一夜取缔,几千名妓女一夜从良,这在人类的扫黄史上是一个奇迹。而且,解放初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黄赌毒绝迹,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中华民族历史上,历朝历代对娼妓都是采取约束态度,甚至有些朝代给予很严厉的打击。中华民族的传统,要求人们有道德,有家庭责任感。无论从我们国家的国体,还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来说,都是不允许娼妓泛滥的。
中国青年报:在公安机关“强力扫黄”的时候,也会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扫不扫黄都是一个样,如果扫黄扫过了头,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的地方甚至打着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的旗号默许色情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大伟:扫黄和发展地方经济并不矛盾。娼妓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积极正面的影响,相反“黄”的毒害会很深。卖淫嫖娼和很多社会丑恶现象以及刑事犯罪联系在一起,世界上娼妓猖獗的地方,也都是刑事犯罪猖獗的地方。黄赌毒交织,跟黑社会和毒品贩卖联系在一起,对社会发展没有任何正面影响。
现在,有一种说法,放开娼妓,能更快发展经济,这种说法与道德相悖。能不能举出哪一个地区是娼妓带来的经济发展?没有。美国和英国都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那么美国是否娼妓泛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放开娼妓,强奸犯罪就会减少,认为男人的性能量可以找一个途径去释放,这个说法也没有统计数据支撑。
娼妓泛滥的地方,我们看到的不是经济在发展,刑事犯罪在减少,反而是经济在萎缩,刑事犯罪在增加。
中国青年报:在当前我国新的扫黄形势下,公安工作尤其是社会治安管理,是否遇到了新的挑战?
王大伟:扫黄历来是我们严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警察的比例是比较小的,我们1万人中有11个警察,西方有的国家1万个人中有35个警察。但是,我们社会的整体管控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而且不允许黄赌毒泛滥。
所谓新的挑战,一是扫黄长效机制的建立,犯罪是流动的,比如“天上人间”打了以后,有的“小姐”通过手机去揽客,这就是违法犯罪发生了转移;第二是治标和治本,这些卖淫的女孩子有的是因为贫穷和受到胁迫,还有一些是好逸恶劳,想快速致富,这都是漫长的治标和治本的过程。
在指导思想上,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卖淫嫖娼“非罪化”,你卖淫我嫖娼,都是自愿的,不形成对第三人的侵害,叫无被害人犯罪,真是这样吗?从卖淫方来说,可能是被胁迫的,也可能有性病,本身就是牺牲品。嫖娼的一方,也是自甘堕落。卖淫嫖娼是跟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紧密相连的丑恶现象,也会产生诈骗、抢劫、贩卖毒品,要知道吸毒的女人80%以上要“以淫养吸”。因此,无被害人犯罪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中国青年报:根据您多年的调研和研究,您对今后的扫黄有何期待?
王大伟:一是公安机关要坚持严打,在扫黄过程中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对于组织卖淫的人和嫖娼者,要根据刑法狠很地打击,被生活所迫者、未成年人或者遭胁迫进入卖淫行业者,以教育挽救为主;第二,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比较开放,在一些卖淫嫖娼非罪化声音出现的同时,还是要多做正面解释,倡扬正气;第三,加强青少年教育,强化自我防范,学会把握人生的底线。扫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一种正气,让我们的孩子都远离黄赌毒,健康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目的,这个意义甚至高于扫黄行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