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奉献在希望的田野上

通讯员 克东海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18日   08 版)

    “我看中的就是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毕业于河南大学的潘磊,2008年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聘为郑州市上街区首批大学生村干部,到东柏社村做村主任助理。

    到任后,潘磊积极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这里外出务工人员多,村里许多耕地都“撂荒”了;农业机械数量少,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这样的状况让一心想为村民办实事的潘磊有了创建合作社的灵感。在村两委的积极支持下,鑫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潘磊越来越忙。每周从村里坐车赶往省城的农业科研院所,与专家商讨新的小麦品种,来回近百公里;起早贪黑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农机大院,规划、筹备、找资金、安排工程……

    如今,入股村民由最初的65户增加到96户,入社农机设备由刚开始的40余台增加到近200台,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达1200余亩,全部代管代耕。同时,合作社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以前我的两台拖拉机每年只耕地1000亩左右,收入1万元;入社之后,仅秋耕就达到2400亩,增收1万多元。”入社农机户袁建平说。

    “以前夏种秋收,忙里忙外,落不了几个钱;入社之后,每年每亩按900斤小麦现价补偿给我,加上国家粮食补贴,自己再做个小买卖,日子过得带劲儿!”谈到此事,合作社的“股东”、上街区东柏社村村民邢广平内心充满喜悦。

    潘磊的付出换来了村民们的理解,刚来时,村里人喊他“潘主任”、“大学生”,如今村民们直接喊“小潘”,就像叫自家的孩子一样亲切自然。而在潘磊的言谈话语中,说得最多的几个字就是“咱们村”。

    “我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已经联系了几名同学,要在这里建一个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实验基地,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感受到农村创业的广阔天地。”26岁的潘磊,笑起来还略显稚嫩。

《中国青年报》陪伴我成长
奉献在希望的田野上
重庆:首批大学生村官按期转为公务员
邓州大学生村干部积极投身抗旱第一线
花滑“年龄门”是中国体育自查的良机
全明星周末远不如劳资谈判热闹
布帅二期集训主打进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