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精简国际会议靠谁来监督

■韩 青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1日   02 版)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这一《通知》赢得网友的纷纷叫好——举办国际会议要权衡成本和效益,不能“赢了面子输了里子”,一味地由政府贴钱,让纳税人当“冤大头”。如今在华国际会议正变得过多过滥,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发展会展经济的”幌子,干的却是赔本买卖,只是为官员铺张浪费提供了一个名目而已。政府部门是该通过精简会议数量来节约财政资金了。

    尽管《通知》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体现出两部门的用心良苦,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和问责制度予以配套,没有可以参照的量化标准,那就很难起到应有的威慑力。比如,《通知》中有很多“不得如何”和“必须如何”的语句,却没有说明若有官员或部门违反规定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再如,《通知》中提到对于效果不明显的会议要及时调整或清理,但会议效果又如何界定、由谁界定呢?笔者认为,政府文件不能仅仅传达精神,更应具备操作上的可行性。

    《通知》中,通过将会议经费纳入预算的规定,固然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但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如果举办国际会议得到地区“一把手”的首肯和支持,那财政部门就很难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审批也就成了走过场。因此,仅靠行政部门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而这,就需要“阳光财政”予以配合。财政部应将近年来的各地区各部门举办的在华国际会议数量、政府支出等详情公之于众,并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完善、修订现有的审批程序。另外,既然是国际会议,自然应当依照国际惯例,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严查关键岗位腐败
精简国际会议靠谁来监督
我一直记着你
解开西方人的烦恼
罕见的危机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