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2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团北京海淀区委区域化团建新探——

“同心圆”整合资源共享大舞台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1日   04 版)

    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片智慧的沃土。这里聚集了北大、清华、人大等数十所高等学府,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人才、资本、市场、服务,都可以称作海淀区的关键词。然而,如此优越的区域优势并不等同于团的优势。如何把区域化优势转化为团的优势?团海淀区委在这个问题上好好动了一番脑筋。

    区域化团建打通关节,联谊会资源成为共享大舞台

    2008年年底,叶慧敏大四了。正在他为找工作发愁的时候,他接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发出的招聘会通知单。

    这场招聘会与叶慧敏印象中的招聘会不同——不是在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进行的,而是安排在海淀区政府大楼里。原来,这是团海淀区委与青联、高校合作组织的专场招聘会。

    叶慧敏只投了两份简历。不久之后,他接到竞业达数码科技集团的通知,开始见习。

    “公司招聘主要通过网络、校园招聘会、见习基地三大渠道。”竞业达数码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周仕洋介绍,“我们当然希望招聘渠道更优化、成功率更高,所以先到学校筛选一遍,可以大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然而,企业很难逐个与高校建立联系,团海淀区委便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实现企业和高校间资源的整合和互动,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至今为止,在团海淀区委的努力下,已经有48家企业建立了见习基地。

    “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高校”,听起来并不是件难事。可高校团委与团区委平级,两者互不隶属。为了更方便地盘活高校资源,团海淀区委成立了驻海淀区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将各高校团委书记招呼到一起,互通有无。这样一来,资源就在高校团委之间、高校团委与团区委之间“活”了起来。

    除了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团海淀区委还组织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北部地区青年联谊会、卫生系统青年联谊会、中关村海外学人青年联谊会等,形成了一个以团区委为中心的“同心圆”。

    区域化团建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服务闲散青少年

    张宏(化名)一走进宋磊(化名)的房间,就闻到一股“很重的味道”,是那种“密不透风很久”的味道。房间不大,放了一张床,一台电脑。张宏与宋磊家人聊天时,宋磊一直在摆弄电脑。张宏听说,宋磊职高毕业后有大半年时间不肯出门,天天就在家里上网、打游戏。“那天我从他家离开的时候他送我,连家里的门都不会开”。

    张宏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也是团海淀区委组建的第一批社工队伍中的一员。针对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青少年,团海淀区委联合高校团委与街道、社区团组织共同创建实施了“心灵互动·携手成长”品牌项目,组织社工与闲散青少年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形式的结对服务。自2005年9月以来,共有五批、154名社工走进街道和社区,其中既有高校在读学生,也有专业律师、退休职工、教师等。至今为止,他们已经拉起近百名闲散青少年的手。 

    “喜欢电脑”是宋磊最大的特点。为了和他“套近乎”,很少玩游戏的张宏也开始学着玩游戏。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宋磊终于对张宏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想学电脑,去软件公司做软件开发的工作,可是学历、技术都不过关。”张宏把宋磊的愿望告诉了团海淀区委工作人员,团海淀区委积极行动,借助青年联合会等资源,帮助宋磊参加了电脑培训,培训结束后,还安排他到一家软件公司实习。

    除了一帮一结对活动,团海淀区委还为闲散青少年联系驾驶技能、插花、计算机、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推荐他们到对口企业参加实习,帮助闲散青少年融入社会。 

    作为中央综治委、团中央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团海淀区委借助区域资源,成功探索出一条服务闲散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的新思路。

    区域化团建“下移”资源,带动基层团组织“自转”

    “你好,请问你们这里有多少青年?其中有多少团员青年?”上一个暑假,中央财经大学学生王灿没回家。他花了一周多的时间奔走在金五星、科贸大厦,为团海淀区委的基层团建指导工作贡献力量。

    “我们挨家挨户去送调查表,发掘有建团潜力的企业,后期还会帮他们建立自己的团组织。”王灿很自豪,“基层团建指导员”这个名头,他很喜欢。

    街道、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团组织是团建工作的“主战场”。将人、财、物资源全面下移,让团区委在“公转”的同时,基层团组织也能“自转”起来。团海淀区委通过建立社区青年汇、乡村青年社,充分调动团员青年参与企业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并在企业中建立团建工作角。短短一年时间,海淀区就新建了1320家“两新”团组织,覆盖青年94694人,团员青年33330人。

    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团组织“自转”,团海淀区委还制定了“1+1+1”基层联系点制度,即一名机关干部定期联系、一名专职志愿者长期驻点,协助一个街乡镇团组织开展团建工作。

    除此之外,团海淀区委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党建带团建工作经费落实,实现专款专用。区、街乡、社区村团干部三级培训机制和述职机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团建格局。同时,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吸纳各类青年担任团干部,有效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几年来,团海淀区委超越属地视角,将体制内外的优质资源整合打包,形成了区域化团建的十六字思路——“条块结合”,即突破传统区属和区域的界限;“横向打通”,即以串联的方式形成团建工作一盘棋的新格局;“以块为主”,即注重对街道乡镇等基层共青团工作的重视,形成各类不同的协作组;“重在统筹”,即实现政企学研等各类主体“大联谊”、“大发展”。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2月21日 04 版

伊朗军舰32年来首次穿越苏伊士运河
“小河美女”惊艳美国东海岸
美国众议院通过预算修正案
反对向奥巴马医疗改革拨款
银河系至少5亿颗行星“宜居”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者
在拉姆安拉大规模游行
“同心圆”整合资源共享大舞台
江苏:“新市民”最关注子女未来
辽宁省锦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在图书馆享受免费文化大餐